办学特色:双语教学 |
中国网 时间: 2008-03-25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新疆电大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
强化边疆民族特色,打造少数民族双语开放教育品牌 一、开办少数民族双语开放教育试点的基本情况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有13个主体民族,维吾尔族为自治民族,少数民族占全疆总人口的59.4%,其中维吾尔族800万人。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加快培养各级各类少数民族专门人才,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是维护新疆社会政治稳定,实现新疆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新疆电大责无旁贷的责任。新疆电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起,就开办了用少数民族语言(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授课的专业,把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于新疆各地双语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而且还存在学历偏低、水平偏差的问题,语言已成为制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瓶颈。在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的今天,只有熟练的掌握汉语,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更快地适应新疆社会济济对人才的需求。随着西部打开发战略的实施,少数民族同志迫切希望能够继续进行深造,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表现出强烈的学习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培养一大批双语人才. 为此,新疆电大决定自1999年开始,把电大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开放教育和民族教育,在开办汉语言开放本、专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申办民语开放本、专科教育。经中央电大批准(电校教[2000]21号),于2000年秋季在新疆先行开展了民族开放教育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试点工作,开创了少数民族双语现代远程教育的先例。实践表明,远程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学员的欢迎,而且也非常适应新疆地广人稀,教育发展滞后的需要。在新疆开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适合新疆的实际,开展少数民族双语言教学试点是新疆地区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新疆培养当地急需的少数民族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电大为构建新疆地区终身教育体系和新疆多民族学习型平台发挥作用的新起点、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新疆电大也在开放教育试点的实践中,积累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少数民族开放教育试点的经验,具备了开办少数民族开放教育本科的基本条件。2003年秋季,经中央电大批准,新疆电大开展了民族“法学专业”开放教育本科和专科的试点工作;2004年6月开展了民族“小学教育”开放教育本科的试点工作;2004年10月,启动了民族“汉语言专业”开放教育本科和专科的试点工作。 截止到2007年5月开设的少数民族开放教育试点专科起点本科专业有:法学、小学教育、汉语言.专科专业:法学、小学教育、汉语言.少数民族双语开放教育各专业累计招生注册10317人,其中本科2015人,专科8302人,占招生总人数的13.3%。已毕业少数民族专科学生3701人(本科204人)。目前少数民族双语开放教育本、专科在校生4585人(其中本科1507人、专科3078人),试点单位由试点初期的5个地州电大发展到现在的11个地州电大42个县级教学点。 为了保证“试点项目”顺利进行,新疆电大在近几年的试点工作中,始终把开放教育试点和民族教育工作摆在全校各项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尤其把民族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作为全校工作的突出重点来抓。专门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开放教育试点和课题研究小组,指定专门人员担任试点专业责任教师,全面负责民族开放教育试点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专题会议,对试点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部署与分段落实情况进行了及时的分析、研究与小结,加强了对试点工作的领导。 为了支持试点工作,自治区教育厅积极为新疆电大争取了澳门特区政府捐赠的价值60万元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以及香港城市电讯公司对三个地州市级试点电大捐赠的价值100万元的远程教育设备。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厅十分重视和关心新疆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在2002年教育部专家组对新疆电大进行“试点项目”中期评估时,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40万元,用于中期评估各项费用的开支。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又拨款211万元,支持新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双语本专科开放教育试点是新疆电大依托系统优势,满足地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需求的重大举措。在中央电大的具体指导下,少数民族双语开放教育作为“试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电大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开放教育工作倾注了很多心血,在狠抓少数民族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克服种种困难,依托普通高校师资力量和新疆电大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优势,按照统一要求,整体安排,“试点项目”进展顺利,进一步提高了民族开放教育的发展水平,使得少数民族开放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新疆电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出了“双语远程教学平台”并及时使用,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使他们能够用本民族语言通过网络来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加速了少数民族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提高了现代远程教学能力,对开展少数民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确保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为新疆电大系统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参与自治区的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培训奠定了基础。 二、少数民族双语开放教育的试点的基本成果和经验 (一)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 试点以来,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试点项目”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突出。学校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坚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坚持“试点项目”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集中全疆电大系统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大批合格的各民族应用型人才。 学校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确立了以十个“以”为内容的试点工作思路:在自治区教育厅的领导下,在中央电大的指导下,抓住机遇,认真实践、努力探索,深化改革,以“坚持特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做好服务”为原则,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为中心,以基于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为基础,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完善和利用为手段,以试点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教育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为主线,以较为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建立为支撑,以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为保证,以系统办学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发挥为优势,坚持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贯穿于整个试点工作中。 学校确立的试点工作目标是:努力构建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相适应的、符合新疆实际的、具有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和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升全疆电大的整体办学实力,提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积极推动新疆现代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把新疆电大建设成为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服务的开放性大学。 (二)优化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为试点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撑平台 随着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校教育信息设施和技术建设获得大力推进,它不仅为我校汉语言本、专科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服务手段,也为我校民语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建立了新疆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网络,设有WWW服务器,民语远程教育平台、视频点播及虚拟教室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电子图书及全文期刊服务器、网上在线测试系统、办公自动化服务器、卫星IP资源接收服务器及32点双向视频会议多点控制系统。2005年8月根据现代远程教学发展的要求,进行了网络升级改造工作,改造升级后,以高速、大交换量的S8505交换机为核心交换机,以千兆光纤为主干链接S3050高速接入交换机,以高效的64位计算机作为主站点服务器,整个网络配以高速、高效的光纤SAN存储系统。为了网络高速、有效、安全地运行,我们配备了千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校园网络以100兆光纤分别接入CERNET和电信公网。保证了全疆电大系统教学、教学管理信息传输的高速、快捷、畅通。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全疆15个地、州、市分校经过多年多的努力,全部建成了自己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并通过2兆或10兆带宽接入新疆电信。各分校都购置了双向视频终端,建立了双向视频教室。各分校建立了Ku数字卫星接收系统。并购置安装了分校版“电大在线”远程教育平台。在新疆电信的大力支持下,现已建设完成了覆盖全疆的基于互联网的新疆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远程学习,为教学、教学管理信息的高速、快捷传输提供了保证。全疆电大系统基于网路的教、学、管环境初步形成。 在中央电大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我校在少数民族语言开放教育试点工作进程中,自行开发了“双语远程教学平台”,用于少数民族语言课程的直播、双向视频教学,并设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BBS、语音聊天室等,实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现代远程教学。为了配合民族开放教育网上教学的需求,研发出了方便快捷的民族语言输入法,基于这个平台又开发使用了特别论坛、教材证订、成绩查询、学生学习行为监测等功能。为方便民族学生的网上交互和网上的学习,又开发了网上语音答疑教室、网上自测系统、实时的,按需点播的VOD视频点播系统,开通了网上直播课程,为全疆电大学员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方便基层学生的学习,开发电大分校浏览器,各地州学员特别是县级电大学生不用登录新疆电大网站,只要安装这个分校浏览器即可方便快捷地浏览新疆电大所有网上教学资源。 按照自治区党委加快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的部署,我校设计开发了少数民族网络汉语学习平台、多种汉语学习教学课件以及网上汉语水平测试系统,尝试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多快好省地为新疆大教育服务,为实现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教学支撑平台和手段,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少数民族队伍整体素质 建立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电大教学水平、形成特色的关键。根据试点工作的要求,我校为各试点专业配置了专职责任教师(我校参加双语试点的专职教师44名),明确工作职责,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对全疆电大系统也做出了人员配置的明确要求。随着我校民族语言专业的开设和逐年增多,我校少数民族专、兼职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成长和壮大。近年来我校加强了与区内普通高校的合作,先后与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等普通高校签署了合作和联合办学协议,在教育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为了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新疆电大把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技术队伍作为当务之急,十分重视对全校教职工开展以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到有计划、分步骤、有要求、重实效。为推动我校双语专业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奠定思想观念基础,学校一方面结合集中辅导、个人学习、小组学习、专题座谈、专题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常规的学习活动,加强各类人员对试点思路、人才培养模式、远程教育理论和教学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学习与研究,在全校开展大学习、大讨论,使全体教职工认识到电大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不是为了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层次,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电大教育发展的一次革命,是电大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代表电大发展的方向。通过学习、讨论和培训,实现教师观念转变。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开放教育教师师资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要求。学校通过电子教案、网页制作、课件制作专题讲座和评比,促进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掌握。 试点以来,学校选派部分少数民族教师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疆大学学习进修。对45岁以下的在职少数民族教职工提出HSK达标要求,举办强化汉语培训班,提高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选派部分各民族教师和技术人员参加中央电大举办的课程培训会、教育技术培训会等进行培训、提高。学校还非常重视系统电大少数民族教师的培训,2002年和2005年在新疆邮电学校和新疆团校先后举办了两次大规模的28门课程的少数民族辅导教师培训会, 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使各专业少数民族专职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多种媒体教材的使用和教学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教学辅导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多次通过双向视频,直播课堂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系统电大的教师进行了教学实践环节培训,课程培训, 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通过举办“电大教务管理培训”等形式,对全疆电大各民族教务管理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举办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VBI接收技术和卫星多媒体技术培训,提高了全疆电大系统各民族技术队伍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水平 (四)重视少数民族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 资源建设是开放教育试点最重要的环节,我校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试点中,把民族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作为资源建设的重点来抓,多次对资源建设及管理模式、工作运行规范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课程建设为先导,制定试点专业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建设规划,逐步组织实施,与此同时规范了课程建设工作流程;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投入相当大的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少数民族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依托普通高校师资力量和新疆电大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优势,先后与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等地方高校联合共建教学资源,完成了少数民族开放教育课程的文字、音像、VCD、录音、IP课件和CAI课件等多种媒体教材的资源建设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新疆电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发出了“双语远程教学平台”,及时发布相关双语文本资源并把这些资源向全社会公开,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使他们能够用本民族语言通过网络来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对开展少数民族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确保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保证民与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少数民族双语本、专科共计6个专业,已开课程均提供有完备的教学大纲、实施细则、考核说明、平时作业和模拟题及课程文本辅导资源,使现有的双语本、专科专业两种以上媒体资源数达到了规定要求,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试点开展以来,文字教材:双语专业先后编译、翻译了民语开放教育小教专科12门教材;民语开放教育小教本科3门教材;民语开放教育法学本科2门教材。自2002年到2006年共发行教材186107册,从而保证了双语各专业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在网络多媒体资源的建设中,为了加快民族语言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学校投入60余万元,对主演播厅进行全数字化改造,实现了制作、存储、传输全数字化的虚拟演播厅系统,同时针对民语网上直播课堂和双向视频教学的需求,我校还投资安装了第二演播室,几年来制作了较高质量的网络教学资源有《法学》(本、专)、《小教》(本、专)、《汉语言》(本、专)共91门课程,1564学时;根据汉语言学习特点,开发制作了适合民族学生使用的课件《基础汉语》、《学习汉语拼音》、《综合汉语》等CAI及网络课程。同时提供网上汉语字典,方便学生学习时随时对不能理解的词语进行翻译查询。制作了《法学》(本、专)、《小教》(本、专)、《汉语言》(本、专)必修、选修课程的直播课共95门,制作录像课 26门,双向视频课5门。网上文本资源:双语六个专业的网上文本资源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突破性进展。教师提供网上文本资源的课程114门,提供的网上文本资源累计1484篇,4577607字。具体情况如下:教学大纲104篇;实施细则103篇;考核说明84篇;作业392个;模拟题416套;自测题64套;辅导225篇;复习与练习题57套。 新疆地域辽阔、经济欠发达且属少数民族地区,在民族开放教育中完全按照中央电大的要求实现网络教学,目前是难以实现的。我校根据新疆的实际,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远程教育教学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三代媒体综合运用的方式来解决教学资源问题。 为推动教学资源的使用学校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加强了教师使用教学资源的管理。每学期对教师教学中使用教学资源情况进行检查、分析,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使用。同时学校加强对学生利用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指导和管理。入学教育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使用等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基于网络环境下开放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学习方式,教学中将学生学习中使用教学资源情况纳入形成性考核范畴,推动了学生使用教学资源的积极性。 随着试点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丰富,教师和学员都感受到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对于教学和学习的巨大帮助作用,教育思想和学习观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学校抓住这一良好势头,把设计课程教学方案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在课程设计方案中,辅导教师根据课程和知识点的难易,合理安排教学资源的应用,开展课堂教学、网上导学和助学,并辅以疑难解答。教学管理部门检查审核课程设计方案后,在网上予以发布,学员可根据方案自主选择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就疑难问题等与教师进行讨论。各办学单位对文字教材和课程作业给予高度重视,基本做到课前文字教材及时发放给学员,得到学员的满意。为了强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解决边远地区师资缺乏,上网困难等问题,学校出资免费为各办学点提供所开专业的中央电大和我校自建的流媒体教学资源,累计向各教学点发放DVD教学光盘43231张。 (五)、加强教学支持服务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对全疆试点电大开展教学支持服务工作,是建立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我校在试点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支持服务,通过相对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来促进学生保持旺盛学习的动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服务主要体现在: 1、为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优质助学服务 我校民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助学”既注意学生的整体水平,又照顾个体差异,体现个性化、人性化,努力提供全方位助学服务:一是对学生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二是为学生提供多媒体学习材料;三是为学生提供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辅导和助学服务;五是组织学生互助学习活动;六是提供教学设施与条件。我们将其内容概括为“六服务”。 (1)媒体教材支持服务。 2、为教师提供相对完备的教学支持服务 (1)以政策导向分配制度作保障。新疆电大于2003年和2004年分别制定和修订了《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该办法根据“多贡献多得、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原则,向参与开放教育试点的教师倾斜。 3、对全疆电大系统开展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服务 (1)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我校不断强化对全疆电大系统教学支持服务的力度,对全疆电大的各类人员,进行了多次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使用方面的培训学习,累计培训达620人次以上。 (六)、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规范管理,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切实保证教学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学校抓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充实完善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和工作流程,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考核监控评价体系,保证了实践环节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升。 2、毕业实践过程的监控措施。由于实践教学环节涉及的内容及程序较多,我校专业主持教师制定了较为详细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工作流程,使各个试点教学点能够按步骤逐步实施,最终圆满完成工作。开辟网上专栏,建立起报批反馈规程,形成网上监控系统。自2003年初启用“新疆电大特别论坛”不久,为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我校就增设了“教学实践环节”专栏。从指导教师资质的审核,学生选题的审核,指导过程的监控,答辩申请的批复、验收终审,都要在“教学实践环节”专栏中经过“上报——审核——反馈——进入下一步或完成”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 3、培训导引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序开展提供观念基础和人员保证。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观念转变的到位与否及业务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与否和质量高低,更事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此,学校及时组织召开课程及实践环节教学二级培训会,各试点教学点也高度重视培训工作,在“送出去”的同时又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积极聘请新疆电大专业主持教师为地市县电大学员、指导教师、答辩教师讲解实践环节教学具体要求、管理组织规程、指导程序、答辩程序等,另外,不断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论文指导经历的专业教师为学员做实践教学环节专题讲座。2007年5月学校召开了《全疆民族开放教育毕业实践环节实施细则》双向视频会议,参加的单位有:塔城电大、阿勒泰电大、阿克苏电大、伊犁州电大、巴州电大等十几个单位,会议对民族本、专六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程序、执行方式、注意事项等作了系统的培训。学校还采取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全疆电大双语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实践环节教学相关要求的培训,为实践环节教学起到了示范、帮助、引导及规范实践环节教学的作用。 (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也是质量监控的中心内容,更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它与教学模式是整个教学系统中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的重要环节。试点以来,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提高电大“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在规模效益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进行质的提升。下大力气提升系统的办学实力,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从2003年至2005年用三年时间在全校和全系统全面实施了“教育质量工程”建设,建立了六个方面的长效工作机制。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增强了电大教育发展后劲,保证了电大可持续发展。 为了进一步实践和完善新疆电大“四要素联动”的教学模式、“全过程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切实落实六个方面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程序,强化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评估考核机制,使教学和教学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我校在已经下发的《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考核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补充、完善,形成了《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作规范和质量评价年度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开放教育试点有关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在全疆电大继续进行年度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考核。年度考核体系将开放教育全过程管理进行分解,提出了19个主要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8个重点考核环节,内含30个考核点。并制定了工作规范和质量评价考核要求和考核的评分标准。通过对全疆电大系统教学和教学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考核,全疆电大系统质量意识不断深入人心,开放教育试点各教学环节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质量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考核体系,有力促进电大系统在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实施中的管理规范,不断提高了教学质量,保证了试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对提高新疆电大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为建立、健全教学、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长效机制,我校根据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做好试点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注重通过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和保证工作质量,重点将试点实践中管理层面的薄弱环节作为制度和措施改革的对象。先后修订、补充了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制度。编印了《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工作手册》、《新疆广播电视大学考务管理工作手册》、《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有关文件汇编(续二)》等教学与管理制度汇编,逐步形成了覆盖教学管理各环节的工作制度,对全疆电大切实落实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制度保障。为规范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严格按照中央电大的“五统一”组织教学和考试工作,使用中央电大命题试卷组织考核,严肃考试纪律,加强考试管理。注重试点教学过程的检查。严格按照中央电大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教学各主要环节的管理,坚持质量要求,注重作业环节的检查,完善形成性考核方法,严格实践环节的考核,逐步建立学生自学过程的跟踪评价体系,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八)加强系统建设,促进系统整体办学实力的提升 系统办学是电大的优势所在,在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下,随着试点的不断深入,教学、教学管理模式和支持服务系统的建立,对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校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的意见》,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加强新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五大任务和六项措施。经过几年努力,全疆电大的系统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办学实力得到提升。 1.系统整体意识明显增强,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省级电大(新疆电大)、地州市电大和县级电大各自的职责,增强了全疆电大系统的凝聚力,为新疆电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并实施校领导分片联系地州市电大工作制度,促进了系统建设。新疆电大制定了校领导分片联系地州市电大工作制度,明确了校领导分片联系地州市电大的工作职责。校领导更直接更有效地为基层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系统建设,受到地州市电大的一致好评。 3.选派业务骨干驻点帮扶,增强了系统凝聚力。近几年来,学校先后选派12名处级干部和高级职称的教师到地州市电大帮助工作半年以上,有计划、分批选派教师到地州市县电大巡教、支教和示范教学,采取人员集中、BQQ会议、特别论坛、双向视频和定点上门服务以及地州电大人员赴新疆电大在岗培训等多种方式提供支持和服务。推动了系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通过评估和检查,提升了系统的办学能力,夯实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先后组建了由校领导带队的五个试评估小组,分赴全疆48所县级电大进行了“试点项目”的试评估工作。2003年和2004年,自治区教育厅组成专家组分两批对全疆49所县级电大进行了评估。2007年6月,由校领导带队的三个评估整改专项检查小组,对55所地州市县电大进行了“试点项目”评估整改的专项检查工作。通过评估和检查,极大地推动了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试点项目”的重视和支持,县级电大的建设得到加强,各级电大已经成为当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主力军。 5.积极整合系统内外优秀人力资源,促进了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发挥系统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大教研室为依托,为全疆电大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工作,促进了系统的改革和发展。 6.主动援助地州市县电大建设,提升了全疆电大系统教学现代化设施水平。我校出资200万元援建了10所县级电大;又引进了香港城市电讯集团100万元人民币的网络设备,装备了哈密电大、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电大、奎屯市电大;配合中央电大实施的援助西部百所县级电大活动,完成了对青河、乌什等县级电大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使其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九)注重试点研究项目 推进双语试点不断深入 自试点以来,我校重视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要求全疆电大系统教职工采用“行动研究”方式,把课题研究同试点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 把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当作课题研究的内容,使课题研究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断指导试点实践,以研究成果为中介,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试点工作统一于实现试点目标的过程中。截至目前,全疆电大系统民族教职工在《中国远程教育》、《民族高等教育》、《新疆社科论坛》、《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语言与翻译》等刊物上发表了有关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实践经验总结,教学设计方案等500多篇论文,少数民族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在《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上发表了170篇论文,翻译发表了我校领导的有关远程开放教育的健康发展等方面的20多篇论文,翻译发表了著名教育学家13篇论文。 我校根据试点工作的要求,向中央电大申报的四个子课题下的十个项目.其中在第五子课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项目中马幼平老师主持的《英语和经济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2004年通过中央电大结题验收鉴定. 我校副校长尹承昆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研究”中的《提高少数民族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2005年通过中央电大结题验收鉴定. 这些研究成果对新疆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填补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远程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 为了进一步鼓励教职员工的科研积极性,以科研促进教学和管理工作,使科研更好地为现代远程教育服务,为此我校每两年举行一次优秀教学、科研成果评比并进行表彰,以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和科研实力。少数民族教职工的科研成果从2002年至2005年共有1人获教学科研成果特别奖;3人获二等奖;14人获三等奖;4人获优秀教学成果奖。2006年,我校在全疆电大系统举行了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评比活动。根据《新疆电大关于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评比的表彰决定》我校评审委员会对参评的12个单位共14份设计方案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和评比,给予了奖励,其中少数民族教职工的设计成果6份,占43%。 学校十分重视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应用性和指导性,通过网络论坛、经验交流、现场实地观摩交流、发表交流以及评奖和推荐参加中央电大及有关单位的评奖活动等途径,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和试点经验。特别是“双语远程教学平台”、“汉语强化网络培训课件”、“在线教学、学习行为监控与评价系统”等技术开发成果的创新性和应用性,以及“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英语和经济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项目对试点教学实践的探索性和概括性,都通过“突破一点,推进一步,带动全面”的方法,对少数民族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的建立起到了有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极大地提升了研究成果的使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