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工作情况 |
中国网 时间: 2008-07-24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
一、更新学校中心任务 确立科研工作地位 由于历史的原因,自1979年建校至1999年,贵州电大以教学和管理为中心任务,全校上下忙于教学和管理,缺乏科研意识,忽视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对项目研究普遍存在神秘感、畏惧感,认为承担研究项目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当时贵州电大有组织的科研工作基本上处于空白。 2000年以来,以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为契机,贵州电大党政领导认识到,要实现贵州电大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科研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制定了教学、科研、管理并重,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的发展策略。在继续加强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营造学术氛围,形成激励机制,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实现了学校工作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向以教学——科研——管理为中心的重大转折。 二、出台政策措施 形成激励机制 在领导班子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为了把科研工作落在实处,贵州电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科研投入,形成了在经费保障基础上的科研工作激励机制。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科研课题资助及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对贵州电大获准立项的省部级、省教育厅级、中央电大级科研项目的配套资助经费以及本校校级科研项目的资助经费,作出了明确规定;还规定了对获国家级、省部级、省教育厅级、中央电大级科研成果奖的贵州电大人员的再奖励额度,以及获本校校级科研成果奖的奖励额度。此外,贵州电大人员的论文入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或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校均发放奖金以资鼓励。 贵州电大制定的《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有突出贡献专家评选及奖励暂行办法》、《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术(学科)带头人评选及奖励暂行办法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及奖励暂行办法》,将立项项目、科研成果作为评选的硬条件。对于获得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术(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人员,除了分别颁发奖金予以奖励之外,学校还设立了有突出贡献专家培养基金、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基金、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对上述人员在项目研究、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到国内外院校进修、出版专著或教材、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等诸多方面进行重点扶持。 实践证明,一系列激励措施的出台与实施,为贵州电大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领导率先垂范 职工积极参与 贵州电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学研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尽管工作繁忙,但全体校级领导都参加科学研究,党委书记、校长、分管科研的副校长分别担任一项或多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打破科学研究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感,扬长避短,突出特色,以我们熟悉的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作为科研工作的切入点,逐步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校领导的带头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全省电大系统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纷纷参与到省部级、省教育厅级、中央电大级或本校校级项目的研究中来。与普通高校不同的是,电大教师除承担教学任务外,还作为专业责任教师、课程责任教师肩负大量面上教学管理任务,工作负担普遍较重。尽管如此,贵州电大的教师们克服困难,取得了教学、科研两不误的可喜效果。结合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实施,贵州电大系统的科研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局面。 为进一步激发各分校(工作站)、省校各部门及全系统教职员工的科研工作热情,2006年1月19日,贵州电大召开了建校以来第一次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优秀个人表彰大会,对全省电大系统8个先进集体、20位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6月27日,又隆重举行了贵州电大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术(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授予及颁奖大会,对5位有突出贡献专家、7位学术(学科)带头人、6位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称号授予及表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接连两次举行事关贵州电大科研工作发展、人才梯队构建和激励机制体现的重要会议,可见贵州电大党委、行政对人才培养、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也说明贵州电大教学——科研——管理并重的发展策略已见成效。 四、组织项目研究 收获累累硕果 贵州电大制定的《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对科研工作的组织,科研项目的选题、论证、申报,项目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检查,结题手续,成果推广等工作,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作为职能部门,贵州电大科研处行使科研管理、学会秘书处、学报编辑部、学术委员会办公室的四重职能。在科研管理方面,科研处树立服务第一理念,甘于“为人作嫁”,向各科研项目组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服务,体现在:大至项目设计,小至正确填写申报表格都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协调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成果提交鉴定前,组织校内专家先行初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自2000年至2007年底,贵州电大组织申报并获准立项的科研项目累计39项,其中,省部级项目7项,省教育厅项目29项,中央电大项目3项;同期,经学校初评推荐并获奖励的科研成果累计3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22项、省教育厅奖励2项、中央电大奖励7项。 在2005年分别进行的贵州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和贵州省第六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贵州电大的社科成果获奖数和教学成果获奖数,都在全省41所高校中位居前列。尤其是贵州电大的研究成果《贵州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理论与实践》,不仅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而且经省教育厅推荐参评,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05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中,这是贵州省唯一的一项获奖成果。该成果提出了适宜西部欠发达地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理念,以及相应的基本框架和构成要素,创建了“一个条件,三大资源与多种形式导学相结合,以全方位质量监控为保证”的教学模式。国家级成果奖的获得,展现了贵州电大的科研实力,提高了贵州电大在全省高等学校中的学术地位。 五、发挥学术团体作用 努力营造学术氛围 挂靠贵州电大的贵州远程教育学会,作为联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及其高校远程教育专委会与贵州电大的纽带,在推动科学研究、营造学术氛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贵州电大高度重视这一学术团体的工作,校长兼任学会理事长,校级领导全部进入学会常务理事会。 作为远程教育学术思想库、智囊团,贵州远程教育学会在事关全省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上,向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咨询服务。2003年4月,中央领导同志到贵州进行远程教育专题视察前,贵州电大党委书记、贵州电大校长兼贵州远程教育学会理事长率领学会秘书长、理事,参与了《贵州省高等学校远程教育情况及发展规划》、《贵州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方案》的起草工作,并出席有关会议,就我省现代远程教育协调发展的问题,向省委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中央确定贵州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省之一后, 2003年下半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的要求,贵州电大派出网络中心一位负责同志到省委组织部“远教办”帮助工作;2005年初至今,该同志又被借调到中央组织部“远教办”帮助工作。 2003年以后,我省远程高等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行发展的态势逐步形成。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共享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实现省委、省政府“到201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开放性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成为全省电大系统、组织部远教办系统、党校系统、电教馆系统以及开展远程教育的普通高校共同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贵州远程教育学会与时俱进,2005年下半年,主动与上述有关单位联系与沟通。在2006年1月举行的贵州远程教育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上述单位的有关专家已进入贵州远程教育学会新一届理事会,进一步确立了贵州电大全省现代远程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地位。以贵州远程教育学会为纽带,几大系统的密切合作,必将开创我省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局面。 公开发行的《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贵州远程教育学会会刊。作为综合类学术期刊,刊发各学科门类的学术论文,远程教育研究被定位为刊物的特色栏目。编辑出版《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为贵州电大、兄弟省区电大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提供了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 按照学校的安排,为活跃学术气氛,开阔职工视野,科研处、学会秘书处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校内或校外专家的报告内容丰富多彩,除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以外,兼及其他学科领域。报告人均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大多为我省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省管专家,报告内容紧密结合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际,深受教职工欢迎。 贵州远程教育学会的工作得到有关方面的广泛认同。2003年,学会副秘书长被评为贵州省社会科学团体优秀工作者。2005年,在全省民间组织年度检查中,贵州远程教育学会被评为优秀,贵州省民政厅的审定意见为:“该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时参加每年年检,内部机构健全,定期出版刊物,开展活动积极,符合优秀条件”。2006年,贵州远程教育学会被评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优秀组织、学会理事长被评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进工作者;同年,贵州远程教育学会被评为贵州省社会科学团体先进集体。 在中央电大的指导下,贵州电大领导高度重视,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把这次会议的精神带回去,把兄弟省级电大的科研工作经验带回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年正值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将发扬长征精神,在服务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贵州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开始新的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