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开风貌 >>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 特色教育 >>正文
河南电大三项举措落实一村一工作
中国网 时间: 2008-10-06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中央电大时讯网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编者按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由教育部组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的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远程高等教育试验,是教育部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一项重大举措。大家可能不会忘记,2004年2月,在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向新闻界宣布这个计划的当时就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和关注。据200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研讨会报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进展比当初预料的要快、要好”: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内已经进行了三次招生,虽然受办学条件限制已经在规模上作了适当控制,目前累计注册学生还是超过了2.5万人,覆盖全国31个省;学生普遍认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能让他们不离开家门就上大学,圆了他们的大学梦,并且学以致用见成效。为了展示“计划”的进程及其对电大教育和农业、农村、农民的影响,我们开设了“‘一村一’ 试点巡礼”系列报道,陆续介绍各地电大实施计划的经验和体会,希望积极投稿。

  为实施河南省委中部崛起的战略,河南各级电大努力工作,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做大做好,为河南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实用型人才,试点项目实施两年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提高认识,积极争取多方支持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很低。农村要发展,人的素质是关键。河南电大把实施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作为电大为“三农”服务的战略措施,看成是电大在新形势下的又一发展契机。

  1、河南电大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试点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农医学院作为试点责任机构。农医学院主动向省委组织部门汇报,得到了省委组织部和各县委组织部的关心和支持。各县级电大也积极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部和政府有关领导汇报项目情况,得到了当地领导的重视。至2006年春,全省共有16个县级教学点,共计招生2400人。

  2、争取上级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河南的试点教学点多为国家或省级贫困县,为帮助教学点解决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争取上级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为河南省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试点教学点争取到了非西部地区援助,通过项目援助极大改善了贫困县教学点的办学条件;争取到了省教育厅的专项补助经费52万元,调动了教学点的承办项目的积极性,推动了项目的发展。

  二、重视管理,认真落实教学工作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生来自农村,学习条件、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都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在教学及管理方面,河南电大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切实抓好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时,请上级电大和当地政府、组织部门的领导出席并上第一课,提出明确的要求,夯实学生学习的思想基础。

  2、对学生群体的学习条件和要求开展调查研究,为开展教学提供信息。

  3、建立了全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指导教师队伍,组织召开全省教师培训会,适时召开单向视频会议。全方位为基层提供服务。

  4、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建立了通畅的信息联系通道。他们编制了 本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手册,配发了教学光盘,建立了直通县级电大的内线免费电话系统,开辟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栏,组织教学点参加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网上教学活动。为基层提供各种服务。

  5、加强教学管理,通过开展教学检查,督促落实教学过程。

  三、加强宣传,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外部环境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河南电大采取邀请省委组织部、人事厅、教育厅、扶贫办、农业厅等单位领导参加学校召开的农村远程教育研讨会、主动汇报试点进展情况、及时与各媒体联系等一系列措施,向社会宣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的意义,切实取得了成效。

  两年来,河南各媒体,包括省电视台、洛阳电视台、河南日报、郑州晚报、大河报、教育时报等二十余次报道河南“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进展情况。其中平顶山日报报道了鲁山县土门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孟晓阳创办的养猪场的事迹,还报道了学员——张官营镇肖营村党支部书记魏红卫、村主任张保柱通过学习《政策法规》课程,妥善解决了长达10多年的上访案件等事例。

  河南电大今后将继续努力和探索,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实用人才,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为河南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中央电大“一村一”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