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开风貌 >>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 发展与展望 >>正文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发展历程
中国网 时间: 2008-11-26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编者按: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在全系统有很多“第一”:第一个“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第一个由省委省政府联合发文《关于加快广播电视大学快速发展的意见》;课程《中国美术简史》在电大系统第一个入选国家精品课程;第一个教育部高职高专的教改试点专业——现代教育制度;从电大角度支援民族地区累计600多万,连续两年被省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参加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因为家长给国务院写信感谢四川电大……

  四川电大成立于1979年,作为全国电大系统的一员和四川相对独立的地方高等学校,四川电大在地方政府的领导支持和中央电大的指导下逐渐建立发展壮大,成为了四川规模最大的成人高校和远程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

改革发展的艰难历程

  回顾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学校的改革发展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与全国电大一样,四川电大30年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初创阶段,从1979年到1985年。此间,我们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办学网络,建立和完善系统办学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开展以“文革”辍学青年为主要对象的学历补偿教育。电大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狠抓教学质量,培养了一大批实用性人才,也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

  二是调整改革阶段,从1986年到1998年。在此期间,电大教育开始由补偿教育向成人高等教育转型,电大改革进入调整改革阶段。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和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背景下,《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国家发射了教育卫星,教学现代化起步,电大相继举办普专、注册试听生和本科教育试点,成人高等教育得以迅速发展,四川电大也乘势积极推动办学系统网络建设,探索多种形式办学。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计划”回潮和高等教育整顿等因素的影响,教育部停止电大招收自学视听生,电大成人教育自主招生改为统考招生,招生计划受到严格控制,全国电大发展进入低谷,我省电大办学规模也随之锐减。

  三是跨越式发展阶段,从1999年到2007年。在这八年间,我省电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经历了曲折。开展试点的最初四年,在国家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批准中央电大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极大地促进了省级电大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我省电大的教学及管理模式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2003年达到了17万人。但在随后的一两年间,由于高校扩招、网院崛起以及高职、民办高校发展,我省电大出现了基层电大异化、分化、普专班停招等新的问题和困难,2004年招生规模开始下滑,05年全省电大办学规模下滑到10万人,一直到06年,情况才逐渐有所改观,到了07年,办学规模恢复到11.5万人,08年达到13.6万人。

  四是新发展阶段。从2007年到现在。随着党的十七大召开,远程教育迎来了黄金发展机会。四川电大经过近30年的发展,尤其是通过八年的开放教育试点,在教学模式、资源建设、师资队伍、系统网络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对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全省电大将进一步开拓创新,谋划新思路,与全国电大一道,努力开创电大发展的新局面。

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

  四川电大创建以来,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以丰富的远程教育经验、突出的发展业绩,成为了四川发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骨干力量,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截至2008年底,参加四川电大各类学历教育的学员85万人,岗位培训60多万人次,燎原教育110万人次,电大培养大、中专毕业生59.8万人。目前,全省电大在校生人数达13.6万人,开设了本、专科专业160余个。全省各级电大校园占地2360余亩,有教职工3335人,专任教师195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96人。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四川电大已成为一所广泛运用卫星电视网、互联网和电信网络开展远程教育的新型综合性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在全省电大教职工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办学成果,形成了一些优势与特色。

  首先,构建完善了一流的数字化、交互式的远程教学平台,办学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近年来,四川电大坚持滚动发展,自筹资金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2007年底,全省市州以上电大建立了100兆以上的校园网,并建有网上教学平台、卫星电视、双向视频等设施,全省学生用计算机11000余台,网上数字图书馆上载图书资料7.5万册,网上数字期刊3000余种2万余册。同时,整合创建了较为丰富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完善了覆盖全省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目前我校建有功能完善的网上教学平台,自主建设和整合的网上教学资源达到450GB。全省各级电大充分发挥教学网络优势,为学员的远程开放学习提供了实时与非实时的支持服务。

  其次,坚持面向基层和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四川作出了积极贡献

  电大长期坚持面向基层、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经过近30年的发展,电大教育的办学成果和社会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电大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的支柱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目前我们的办学系统网络已经延伸到了基层、农村及边远山区,全省电大13.6万学员中80%以上是来自基层和农村的在职人员、下岗工人、进城务工农民,真正体现了电大教育大众化、平民化的特征,为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四川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省电大已为社会培养了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累计59.8万人。其中除了省委副书记甘道明、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等优秀人才外,大量的毕业生留在了基层和农村,已经成为了我省经济建设中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生力军。

  第三,构建完善了全省电大系统网络建设,进一步增强系统办学的综合竞争力

  系统办学是保持试点项目一致性、保证远程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省电大逐步建立完善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互利、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了由22所市、州、系统电大(分校),117所县级电大分校(工作站)组成的省、市、县三级办学系统网络。为确保教学质量,全省各级电大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软硬件及教学资源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强系统网络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各级电大坚持系统办学,发挥系统优势,形成了荣辱与共的远程教育网络。

  第四,深化教学改革,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建立了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

  在八年的开放教育试点过程中,我省探索创建了具有远程教育特色又符合四川省情,使学员终身受益的“3个1/3+1”的教学模式和“84322”的教学管理模式。2005年,我省电大开展的开放教育试点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总结性评估,在试点中探索构建的远程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普通高校专家和广大学员的认同。此后,全新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对学习的种种限制,实现了高等教育机会、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对所有社会成员的开放,“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变为现实,受到各类求学者欢迎。

  第五,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和多种媒体资源建设,搭建了适应开放教育需要的公共服务平台

  试点推进了电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天地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了教育手段的新跨越,电大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宝贵资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搭建了服务平台。电大通过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了一大批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较好地满足了学习者的多元学习需求,尤其是实现了较为通畅地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教育欠发达地区和教育弱势群体的目标,彰显了教育公平。

  应该讲,上述五个方面的优势与特色,是以中央电大为龙头的全国电大系统共同拥有的。同全国其他省级电大相比,四川电大通过开放教育试点,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绩。一是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绩,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成为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改专业,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6年),4门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2007年),9门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二是在全国省级电大中较早获得省委、省政府联合发文(1999年),为全省电大教育改革发展和办学系统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在全国省级电大中,首家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5年)和两次政府大奖(2005、2006年),首家参加了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2007年),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电大形象,扩大了电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