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品演绎电大课程文化 |
中国网 时间: 2008-12-02 作者: 倪仲勋 文章来源: 中国网电大频道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
周伟:我们课程组曾于2005年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有关教学新模式的问卷调查,有86.6% 的学生“对教育模式持有肯定的态度”,有73.7%的学员认为“参加了教学实践活动是有收获的”、“新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另外,我的学生大都是在职的成人学习,除了艺术类的,还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例如小学老师这样的。备课的时候我就尽量考虑到他们教学的需要,介绍一些与道德、社会、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有关联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很快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去。学生经常跟我说:“老师,这个我可以用。”在他们的鼓舞下,我的备课尽量贴近他们的需要,来设计自己的教学。 用精品演绎电大课程文化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周伟副教授专访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周伟老师领衔编著的《中国美术简史》2006年在电大系统率先入选国家精品课程。全国有几千所高校,但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却不多,周伟老师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呢?背后又有哪些故事?记者近期前往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四川电大,围绕此话题采访了周伟老师。 嘉宾简介:周伟,1986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文学学士。同年到四川电大担任专职教师至今。从教期间,致力于中国美术史、艺术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起步早 环境造就成果斐然 记者:您领衔编著的网络课程《中国美术简史》入选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据说是电大系统首部入选的课程,祝贺您!您作为课程负责人,想必有很多体会,请谈谈您是怎样取得这项成绩的? 周伟:我觉得这是发扬电大长处的结果。 电大做资源建设,从建校就开始,到现在将近三十年,应该说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中央电大的教材往往是请全国高校的名师来编写的,比如我上的艺术欣赏课,请美学专家、北大教授杨辛主编文字教材,参加编写工作并录制电视辅导课的全是各艺术门类的知名专家教授,如钱绍武、萧默、邵大箴、谭霈生、周荫昌、郑洞天等如此这么高规格的资源建设,成就了电大资源建设的高起点。 四川电大也一直与四川大学等普通高校合作编写教材,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也有给给主讲教师“跑腿”的经历。后来,得到锻炼的我,也担任课程的主持教师、主讲教师,象电大所有的教师一样,要上面授辅导课,要录广播辅导课、电视辅导课、网络直播课。 因为试点开放教育,电大比其他高校网络教学起步早,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技术更成熟。电大系统的主持老师,一般要负责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因为一直都做网络资源建设,应该说,这方面我们比普通高校老师更加得心应手。象中国美术史网络课程,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探索。这次只是为了评精品课程,重新单独做一个网页。这门课程的内容应该说是我十几年的积累,不是为了这次评奖,匆匆赶制出来的。录像课也是如此,平时已有积累,这次按照国家精品课程的要求,重新录制一下,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困难。 我们四川电大非常重视资源建设工作,可以说举全校之力打造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我们的身后有学校做坚强后盾。学校统一协调指挥资源建设工作,资源建设领导小组、教学处、科研处、电教中心、信息中心等部门通力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只要专心致力于课程本身,其余“杂事”,都是在学校的协调下进行的。你拿出文字稿本,就会有人配合做出网页;你要录制IP课件,又有专人负责协调;调动全校之力进行网络资源建设,普通高校老师是很难享受如此待遇的。 记者:听您这么一说,让人感觉电大天然有这样的条件,四川电大也很支持老师们的工作。电大在网络建设环境方面有很好的条件,这对您的教学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周伟:电大与传统高校在制作精品课程方面,各自的优势不同。传统高校依靠的往往是知名教授、博导,有丰富的科研成果。而我们电大教师的优势在于不仅面授辅导课方面经验丰富,更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有一套成功的经验。 广播电视大学是国内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较早也较为广泛的学校,本课程在这方面也较早地进行了尝试。 首先是在课堂中运用多种媒体技术,如幻灯、电子讲稿、实物投影、VCD、录像资料等。 其次,早在1999年,学校拿出数十万资金,与托普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批CAI课件,《中国美术简史》是首批建设的课件之一,也是该批课件中建设得较为成功的一个。该课件在全省电大系统广泛采用,并被其他省级电大使用。《中国美术简史CAI课件》作为四川电大自建辅助性教材,与主教材《中国美术史纲要》配套使用。课件包括中国美术史概况、美术类别、艺术家小传三部分。作品欣赏是对教材中的重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自测题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是针对教材重要知识点进行的总结性复习训练。因此课件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制作课程的网络课件,开展网上教学、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练习、网上讨论等,增进师生互动,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课程主页上“专题辅导”、“参考文献”、“别洞观景”等栏目,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扩充性学习资源,极大地开阔了学生视野。课件自测题板块、课程主页上的在线自测、课程作业等栏目,十分有利于学员交互自主学习。 对于上述教改的效果,我们课程组曾于2005年进行了一次较大范围的有关教学新模式的问卷调查,有86.6% 的学生“对教育模式持有肯定的态度”,有73.7%的学员认为“参加了教学实践活动是有收获的”、“新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帮助”。 总之,我们的探索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是显著的。借助网络开展的教学互动、学生借助网络课件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对传统美术是完善,也是挑战。 有方向 团队协作效率高 记者:就您获奖的课程来说,您做了哪些具体的努力,团队合作具体又是怎样做的呢? 周伟:首先,担任网络课程主讲的三位教师都必须讲出自己的水平,为了这50分钟的课,每位老师可能花费了十倍乃至更多的时间精心准备。 在网络课件模块的设计上,除了精品课程必须得内容,还增加了“专题辅导”模块。负责制作网页的刘德学老师做得特别漂亮,他有这个能力。现在我们做了画像石、画像砖、国画、唐三彩、瓷器专题,每个专题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文章,也有作品欣赏,包括陶瓷、瓷器的鉴别,还可以往深里做很多东西,随时可以补充,很受学生欢迎。每年可以增加一两个这种专题。我想,普通高校的老师可能没有精力来做这些,或者找不到这种相应的配合。 四川电大长期以来很重视这块工作,资源建设也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对于远程教育,学习支持和教学资源比较重要,所以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以及教学辅助人员对这块比较重视,做网络课程是在学校的协调下,教学处、电教、信息中心等部门的配合下进行的。 所以到了2006年评国家精品课程的时候,我感觉是水到渠成。其实直到四五月份的时候,才通知我赶快做一个精品课程网站,为了迎评。我很快就拿出东西了,大量的东西其实是平时的积累,我设计出网络课程的框架,然后每个框架装的素材,一个文件夹,一个文件夹的装好,交给负责制作的刘德学老师。刘老师熬更守夜,用了10多天的时候,就把框架搭好,然后就不断的往里面填充内容。他做好以后,我又校对,一两个月就基本成型了,真的是靠平时的积累。 记者:功到自然成。您下一步是准备做什么呢? 周伟:全国电大以前有很多省开课,中央电大打算动员各省级电大之力,打造一批优秀的非统设课程资源,将来全国统一使用。《中国美术简史》正在申报这一资源建设工作,中央电大要求请全国知名学者教授担当主编、主讲。我没有资格担任主讲教授,四川大学的黄宗贤教授答应来做这项工作,我将积极配合他的工作。黄教授是全国美术史方面的专家,我希望从他那里学到更多有用的东西。 记者:也就是说您即将进入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同时,面对的不仅是四川的学生,可能是全国的学生,通过电大系统,能让您桃李满天下。 周伟:对,在电大当老师真的有这种感觉。其实很多普通高校的老师,也是通过电大教学工作才真正实现了桃李满天下的梦想。 巧用心 服务学生快乐多 记者:电大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作为四川电大的教师,往往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想必也付出了很多辛劳,和我们谈谈教学中的故事吧。 周伟:《中国美术简史》是小学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因此,我的学生有不少是小学教师。他们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但美术方面的素养往往不够。让他们说出5个中国古代画家的名字,比说出50个古代诗人的名字还要困难。当我告诉他们,王维觉得自己首先是画家时,大都非常意外,我趁机介绍中国诗歌与绘画的密切关系,往往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讲青铜艺术的时候,我经常给大家介绍曾侯乙墓的考古发现——鼎,9个鼎,这可是天子的礼制,曾侯乙显然是违规了。这可以说明,那个时代的确是“礼崩乐坏”。学生们觉得,这样的例子也可以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所以非常喜欢。 记者:教育因地制宜,往往带有一些地方特色,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电大也许更是如此,那么您的教学中有哪些“川味艺术”呢? 周伟:四川有丰富的美术史资源,不仅仅为中国美术历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为我们的美术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击鼓说唱俑”,充分展示了四川人诙谐幽默的性格,也让我们的雕塑艺术与古希腊雕塑区别开来——他们为了美,舍弃了人物表情;我们为了美,充分展示丰富的表情。三星堆青铜文化有别于中原青铜文化、四川汉代画像石精美的山水图案,比中国山水画的兴起早了很多。我在教学中强调地方特色,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四川省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永陵、蜀江锦院等是我们较为稳定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每次带学生参观这些美术圣地,都让学生大呼过瘾。通过学习,即使以前来过的地方,重游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收获。 我编写过《巴蜀历史与文化》一书的四川艺术一章,对四川艺术历史比较了解,在讲课的时候,往往信手拈来,让学生对我们身边的美术历史产生浓厚兴趣。比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把墓室主人的雕塑放到陵墓里面的习惯,也可以说,没有雕塑墓主人的习俗,放进陵墓里的雕塑是陪葬俑,如秦兵马俑。但是,距离四川电大不到一公里的永陵里,安放着墓主人王建皇帝的坐像,为什么?很多同学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学习兴趣大增。 记者:您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自己所从事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 周伟:教育改变生活。通过我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去发现身边的美术史、身边的艺术美。无论是面授辅导、参观博物馆,还是网络教学,都让学生们在美的享受中,审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每当他们告诉我,他们学会了用美的眼光来体验生活,生活也更加精彩;每当听见他们跃跃欲试,要去参观我介绍过的苏州园林、泰山、西安……我也觉得我的教学生涯非常有意义,非常快乐! 相关背景: 四川电大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取得良好成效 几年里四川电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探索建设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努力开发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逐步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文字教材、CAI课件、IP、VCD等方面均研发出一定数量的精品资源。截止目前,四川电大共建成文字主辅教材41门,CAI课件59门,录音、录像类教材22门,直播课堂60门,IP课件174门,网络课程17门。其中,“中国美术简史”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平面设计”等1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微机组装与维护”等4门课程被评为“全国电大精品课程”,在中央电大主办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中,四川电大共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佳作奖13项。这些教学资源的建设增强了四川电大办学的能力,使四川电大步入了远程教育模式的良性循环之中。 四川电大在近几年的资源建设中,主要立足于西部,不仅多次与在川高校开展教学资源观摩、研讨与交流,还积极与西部其他省市电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资源交流。在西南片区,四川电大与重庆电大、云南电大、陕西电大、成都电大、贵州电大等共建了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内的6门文字教材,这些文字教材均实现了共享。先后与重庆、云南、陕西、贵州、成都、青海、甘肃、南京、浙江、湖南、河南、广州、浙江、上海、深圳、山东、辽宁等22所电大交流多种媒体教学资源152门次,包括《弹性力学》、《专题写作》、《比较文学概论》等部分省开课程教学资源。四川电大还十分注重借鉴其他片区的优秀经验,运用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中。如采取的共享资源、提供补偿、课件超市等一系列措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四川电大还充分利用全国电大资源协作会和国家现代远程教育节点资源库这两个网络平台,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得到了其他兄弟电大的信息反馈。 管理方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专门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力保证了教学资源建设的顺利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