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助力“第二故乡”新农村建设
|
中国网 时间: 2009-05-20 作者: 文远 文章来源: 中国网电大频道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
[主持人]: 据说您曾经下过乡,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是吗? [韩竞]: 是。 [主持人]: 您在哪儿下乡? [韩竞]: 我在巴彦淖尔盟参加生产建设兵团,当时是初中毕业以后就到那去了,所以我觉得也有这样一个基层生活或者工作的经历。 [主持人]: 那您那段经历,对您今后的生活或者人生理想,有什么影响? [韩竞]: 应该说在下乡这5年时间,或者说在生产建设兵团这5年时间,对今后的人生应该说是一个极大的财富积累。为什么说一个极大的财富积累呢?下乡对一个人的历程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对一个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下乡意味着他真正的了解中国的社会。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直到今天在全国人口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迈出了极大的一步,可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仍然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所以中央在提出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处理城乡矛盾问题作为一个主要的问题,主要的措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那如果要问到联系的话,我觉得我作为一个电大的校长,或者说作为一个远程教育的工作者,我感到新农村建设恐怕不仅仅是它的环境建设,也不仅仅是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从农村作为源头,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来提高农民的素质,这是教育应该回答的问题,这是教育应该做出的响应。 [主持人]: 韩校长,您是哪年下乡的? [韩竞]: 1969年。 [主持人]: 那到现在正好是40年了。 [韩竞]: 到今年是40年。今年是我下乡40年,40年前的5月8日我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就是河套地区。 [主持人]: 在您下乡的地方,远程教育发展的怎么样呢? [韩竞]: 在巴彦淖尔盟这个地方,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盟市,在这个地方人均收入应该说在自治区是比较高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何能够把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送到那儿去,我觉得恐怕我也有一点感情上的因素。因为我从16岁开始,在那个地方生活了将近5年时间,青春充满激情的岁月,我觉得那是我的第二故乡,很多下乡的知青,兵团战士都把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称之为“第二故乡”。那么我们能为第二故乡做些什么?所以从整个内蒙古电大的发展,我们确实也很关注巴彦淖尔盟远程教育的发展。现在巴盟的远程教育发展应该说在全区也是比较健康的,发展的情况也是比较好的,它的分校现在是我们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分校之一,把这些资源给农民,对提高巴盟的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而推动它的和谐社会建设,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