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授予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
中国网 时间: 2009-09-29 作者: 陈礼军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
9月29日,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京举行。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推荐,国务院授予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9年和2005年召开了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共表彰了2474个模范集体、2519名模范个人。本次表彰大会表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1489名,其中模范集体739个,模范个人750名。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杜幼文表示:在国庆60周年来临之际,四川广播电视大学获得此项殊荣,是党和政府对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的工作,特别是在坚持开展对口支援、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是学校党委发扬电大精神,立足面向基层、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学,促进教育公平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这项荣誉属于全体电大师生员工。 近10年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增进民族团结进步,同时也是体现电大办学特色,汇聚全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送教于教育弱势群体,推进教育公平,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民族地区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截至2009年,四川电大已实施各类援助项目80余个,累计向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900余万元(不含灾后重建援助资金),免费培训教师和医务人员300余人。 发挥电大远程开放办学的优势与特色,积极推进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2001年来,为了推进四川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四川电大以“增进团结,共谋发展”为宗旨,加强民族地区电大远程办学系统建设。目前,四川民族地区已经建成了由3所州级电大和20余所县级电大组成的电大远程办学系统。10年来,四川电大累计向甘孜、阿坝、凉山电大资助200余万元(不含灾后重建援助资金),支持他们改善办学条件,使位于四川民族地区的阿坝电大和甘孜电大成为了当地最具社会影响的地方成人高等学校,让当地各民族的求学者有更多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截至2008年底,四川民族地区的电大在校生达到6000余人,已为当地培养了大专以上专业人才2万余人,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开展对口支援,致力于教育扶贫 捐赠仪式 援建的甘孜丹巴希望小学挂牌 希望小学的学生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为了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2001年,四川电大党委成立了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实施四川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工程。校党委把此项工作置于“促进民族团结,共谋繁荣进步”的高度,致力于发展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把各民族的后代从寺庙中吸引到学校来,接受科学文化的熏陶,提高对我国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认识,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繁荣。学校由党办、宣传部牵头,利用寒暑假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活动。2001年以来,学校先后与阿坝州黑水县知木林小学、甘孜州道孚县二完小、甘孜州丹巴县牦牛小学(四川电大丹巴希望小学)等结成了对口支援学校,每年都出资实施相关援助项目。截至目前,学校已实施了教育扶贫援助项目60余个,累计向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的单位和个人捐助现金和物资合计人民币500余万元,免费脱产培训英语、计算机专业教师20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对口支援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条件。
为川西少数民族地区免费培训英语教师 致力于改善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从2002年开始,四川电大实施了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援助项目,7年来共实施援助项目20余个,援助的现金、医疗器械、药品等折合人民币累计约200万元,四次出资邀请内地医疗专家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义诊活动,出资培训各级医务人员100余人。四川电大的援助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受援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部分地解决了当地农牧民缺医少药的情况,提高了当地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 援助的医疗器械派上了大用场 和谐共荣,增进民族团结 资助贫困农牧民建起了缝纫社 为贫困农牧民购买了牦牛 四川电大长期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活动。9年来,学校组织教职工开展了10余次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送温暖”、“一帮一”活动,重点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和孤儿,长期资助200余名失学、辍学贫困孤儿接受基础教育,资助大学生顺利入学,受助的贫困家庭数百个,捐助的物资和现金折合人民币约30余万元,部分受援学生已顺利完成了学业。为了让孩子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多更直观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四川电大于2003年初发动党员干部捐资组织甘孜、阿坝几所小学共40多名藏族孤儿和贫困生到成都参观学习,为时一周。孩子们在成都增长了见识,深深体会到了各民族兄弟姐妹关爱团结之情。回到家乡以后,孩子们对所见所闻久久不能忘怀,山外的世界为他们展现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光明道路。10年来,学校教职工“一帮一”活动,已累计帮助20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了中学学业,其中一部分已完成大学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渴求知识的贫困孤儿 长途跋涉,把援助物资运往川西民族地区 获得资助的贫困小学生(一) 获得资助的贫困小学生(二) 学校党员干部捐款向康定民族中学的部分贫困学生每人捐助1000元 为当地寄宿制学校援建的蔬菜大棚喜获丰收 积极援助灾区学校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一车车援助物资送往川西少数民族地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央电大和全国兄弟电大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电大心系灾区,多次动员全校教职工捐款捐物,为灾区送去帐篷、衣被等救援物资,援助救灾资金,支援灾区学校(包括灾区电大)开展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截止2009年8月,已累计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的灾区电大、灾区学校援助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和物资220万元。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长期坚持开展对口援助和扶贫济困工作,逐步建立了教育扶贫的长效机制,既促进了受援地区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增进了民族团结,又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教育了学校师生员工。四川电大的援助行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的肯定和关注,2005年和2006年,四川电大相继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01-2005年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先进集体”等称号。 相关链接: 国家民委网站: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推荐名单公示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