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网 >> 中国电大 >> 首页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电大风貌 >> 校友风采 >> 正文
在电大增长才干 用知识回报家乡——平谷北寨村副村长卢瑞凤
中国网 | 时间: 2010-03-31 16:28:10 | 文章来源: 北京电大

  [简介] 卢瑞凤,女,197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电大平谷分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2005春农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北寨村党支部副书记。

  我的家在平谷深山区的北寨村。2005年初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伴着醉人的春风,吹进了四面环山的北寨村。“村干部可以上大学了!”已尘封了14年的校园记忆,一下子成了我的渴望,但焦虑也随之而来:外语不会,数学太难,电脑咋用?……但我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深知“建设家乡需要不断增长知识和才干”,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我学习的脚步!怀着渴望与焦虑, 2005年的春天,我迈入了平谷电大的校园。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原来,我们所学的“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都是为农村干部“量身定做”的,先不用学英语和数学,至于电脑,老师承诺“手把手教”。这真是久旱逢甘霖,我兴奋地踏上了大学之路。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慢慢明白了,电大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实施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是完全跨越时空的,人不离村就可以上大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可以像逛超市那样,在任何时间选取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自主学习方式,一旦我们适应了,学起来更加自由方便,不但能学到想要的知识,还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人受益终身。

  为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为自己定下目标——“学了就要用上,用知识回报家乡”。目标明确后,我要求自己在学习中做到“三思”,即思“书”、思“惑”、思“建”。“书”是学习资源,“惑”是工作中的困惑,“建”是建设家乡的设想。在老师面授、答疑、小组学习之前,自己先从课程学习包、课件、网上资源中找解决工作中困惑的答案,找不到的再通过小组活动、BBS等寻求帮助,在得到答案之后,还要设想在此方面,今后如何建设家乡。为了不负重托,回报新农村建设,我边工作边学习。每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在大山的怀抱里,在电脑桌旁,繁星作伴,读书不倦,网海冲浪,师生互联……在电大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我的思想新了,知识多了,视野宽了,思路广了。

  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家乡发展

  刚入学时,我连开关电脑都不熟练。入学后,通过平谷电大18学时的信息技术培训课,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我与电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学会了电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操作技能,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打字、网上学习、查资料、发邮件,对计算机使用能够得心应手;我通过网络了解丰富的资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今,我再向镇政府上报材料,只需轻点鼠标,邮件就到了,比特快专递不知快了多少倍,真正是省时、省力、省钱、省资源。2005年底,我建议村两委会建立北寨村网站,“网络搭台,红杏唱戏,旅游富民”,立足“中国红杏第一村”的人文优势,大力发展红杏农业,加快家乡建设,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2006年春,在我的创意策划下,具有独立域名的北寨网站(www.beizhai.com.cn)建成了。我在网站上介绍了我村独特的果品——北寨红杏的特点、赏花期、采摘期,介绍了旅游路线、北寨的风土人情、农家院的接待能力,以及“北寨杏花节”等。由于在网上开通了商务平台,在线订购、旅游网上预订现在是越来越多了。

  利用所学知识,为村民排忧解难

  我村有一女村民,家中有兄弟,她结婚以后户口没有迁出,丈夫、孩子的户口均落户我村,她们夫妇想在我村申请宅基地。针对她的这种情况,村委会不知如何处理才算合理合法。我通过《农村政策法规》这门课程的学习,知道她们夫妇可以申请宅基地。经过向电大老师求教,我又告诉了这个女村民应该怎样写申请,递交到哪个部门,在我的帮助下,她家的宅基地审批下来了,他们对我特别感激。这更激发了我多学知识的兴趣,除了完成教学计划的课程外,我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先后认真学习了《土地管理法》、《民事诉讼法》、《婚姻法》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当村里出现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子女的问题时,我及时用法律知识援助弱者,或说服村民,或帮助他们用诉讼的办法解决纠纷。为了使村民的权力少受侵害,我积极地向村民讲解法律知识,村里的不文明现象少了,讲法说法的人多了,看到这一切,我感觉到自己学的知识在工作中派上了用场。

  办好村校,培育知识型农民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建设新北寨,必须依赖村民素质的提高,光靠村干部自己学还不行。思想更新后,我主动与母校平谷电大的领导联系,与教委主管成人教育的领导联系,求得他们的技术支持、智力支持和硬件支持,很快改善了村成人学校的办学条件。我的理想是要把村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农民。我负责成人学校的具体工作,制定了各项学习制度,利用成人学校开展果树技术、法律法规、防火知识、计算机入门等培训,很受村民们的欢迎,就连60多岁的老大爷,也乐呵呵的来学计算机。如今的北寨村成人学校被平谷区教委评为区级示范性村校。有人当面称赞我说“当了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想法新了!”

  工作学习两促进 服务村民见成效

  我村一直想发展独特的红杏产业,以红杏产业带动民俗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但有限的知识、有限的视野使我村的发展步伐停滞不前。我在电大学习了《农业推广》、《小城镇建设》等课程后,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联系我村的实际情况,我边学习边摸索家乡建设的出路。我的做法是:帮村民销售红杏。在我的建议下,2006年我村大打宣传牌,利用红杏资源优势,开展“杏花节”、“采摘节”,我为客户发了20万条采摘信息,并利用村干部、民俗旅游接待户以及村民的手机、电话,设置彩铃宣传北寨,伴着优美的音乐,您会听到“北寨的天,碧蓝而高远;北寨的地,富饶而辽阔;北寨的山,俊秀而雄奇;北寨的水,清澈而甘甜;北寨的气,纯净而清芬;北寨的人,质朴而热情”的宣传。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我为独生子女户制作红杏销售名片,也利用村里的网络,加强红杏宣传。很快,小小的山寨,因红杏而扬名,游客增加了,红杏价格也随之不断升高。

  为延长红杏保鲜期,我村建成冷鲜库7个,我主动负责红杏保鲜技术实验,每天按点进行数据记录,通过一个多月的实验,我的实验结果出来了。根据数据,我们找到了适合储藏的保鲜方法,果农们的红杏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得到保鲜,给销售赢得了时间,就凭这个,果农在2006年仅销售红杏这一项,经济收入就提高了12%,村民们的笑脸像盛开的杏花一样灿烂。

  为增加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岗位,我不断总结民俗旅游的经验,不仅将《乡村社会学》等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我还从互联网上,找到大量关于民俗旅游的知识、经验,不断地传授给村民,带动16户村民搞起了民俗旅游,他们遇到什么问题,都喜欢请教我这个大学生村官。仅一年的时间,有的民俗旅游户的收入就有将近1万元了。

  2006年10月份,平谷电大组织我们“农村行政管理”班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我们参观了全国有名的航民村、孙桥科技园、北郎中村,我第一次见到新农村如此的画卷,真让我大开眼界。我立刻将“新民居”等景色一一拍下照片来,把《新规划》等能记录的都一一记录下来,回来后,我把学习成果进行整理,向村两委会干部介绍。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关键年,我村被列为区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如何建设家乡,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摆在我们两委班子面前。我利用所学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不得污染、浪费可再生资源,不要给子孙后代带来伤害。我多次走访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民意,编制出了《北寨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并且通过了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办公室小组的审查,全票通过。兴奋之余,我模仿电大的教学模式,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7次,进行电脑知识培训4次,举办法律、旅游知识培训20次,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组织了村民运动会、卡拉OK比赛,成立了老年秧歌队、老年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全方位加速了家乡的建设。

  “在电大增长才干,用知识回报家乡”,学习之路刚刚开始,再一次的扬帆起航就在此时!

 

作者: 卢瑞凤  责任编辑: 湘子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
中国电大 ?版权所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电子邮件: dianda@china.com.cn 电话: 86-10-5884027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