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中华儿女 >> 历次报道 >> 正文
彭坤明 人生在学习中闪光
中国网 时间: 2010-10-27  作者: 王海珍  文章来源: 中华儿女  责任编辑: 陶子  编辑信箱
 


  从一个农家孩子成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的书记,彭坤明所走的每一步路,都闪着学习的光芒。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收获,都因为有着踏实的拼搏奋斗而显得沉稳。

  终身学习的践行

  彭坤明很珍惜时间,他喜欢时间用在恰当的地方。工作闲暇之余,他便坐在办公室内看看书。他的办公室内最大的特点就是书多。终身学习是他一直倡导的,也是他一直践行的。

  1957年,彭坤明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农村家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自然灾害的频发,生活的困顿,成为他们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生存的艰辛是很小就能体会到的——为了挣到工分,小小年纪的他就随着大人一起参加田间劳动。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里,很多同龄的孩子纷纷放弃了学业,彭坤明却一直坚持了下来,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坚持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的“半工半读”的状态。高中毕业后,由于当时高考还未恢复,他开始了农民生活,即便是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当高考的号角重新吹响时,1978年,彭坤明考入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政教系成为一名大学生。农村孩子完成了鲤鱼跃龙门至关重要的一跳。四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苏教育学院任教。

  当时,江苏教育学院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在一个大院,一个党委,实际上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彭坤明在江苏教育学院的工作参与了电大补偿学历教育,与电大开始结缘。在江苏教育学院工作四年后,好学的彭坤明再次向更高的山峰进发,考取了河南大学政治系,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彭坤明回到江苏教育学院,回想起这段经历,彭坤明的体悟是: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强化了自觉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形成了教学、管理、科研的基本能力。

  专家型管理者的锤炼

  自上世纪90年代始,彭坤明多年的学习积累开始发力,他在管理岗位以及学术成就道路上均有不俗的收获。自1992年起,从教务处副处长提拔为院长助理,1995年任副院长,1997年任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的副院长,5年内他在管理岗位上完成了三级跳。同时他的学术成果也不断涌现。自《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在1989年出版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与教育》系列专著相继出版。

  “1992年以后,由学校的主要办学任务所决定,同时根据工作的需要,我逐渐参与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我发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问题的研究迫切需要思维的拓展、方法的创新。基于我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的相对优势,我试图把教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加以综合,并进行整合式的研究,以期能解决教育研究与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脱节现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写作的初衷。

  彭坤明并没有停止思索。他在密切地关注着教育界,在彭坤明看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及社会发展的形态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时代标志着社会的知识化,同时表明,教育正成为社会发展新的引领力量,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基于此,他写作了《知识经济与教育》,这本专著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积极评价。

  但他很快意识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虽然扩大并强化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持功能,但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人才的质量问题,而质量的关键是人才的创新素质。作为深化研究,2000年他又出版了《创新与教育》,明确地把“创新”确立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核心范畴,作为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试图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这一系列专著,也形成了彭坤明特有的“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视角,也锤炼了他学者型管理者的角色。

相关链接:

中华儿女·电大之光专栏

1   2   下一页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
中国电大 ?版权所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电子邮件: dianda@china.com.cn 电话: 86-10-5884027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