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中华儿女 >> 历次报道 >> 正文
陈方斌:工作是珍惜生命的一种方式
中国网 时间: 2011-01-27  作者: 王海珍  文章来源: 中华儿女  责任编辑: 陶子  编辑信箱


  万里驰赴剑门关,别妻离子心坦然。

  父子两代巴蜀意,剑龙山河铸诗篇。

  以上铿锵诗句摘自陈方斌的《赴四川剑阁援建诗意并序》。陈方斌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办公室副主任,黑龙江援建剑阁前线指挥部教育项目负责人。在为期近两年的四川剑阁援建过程中,兢兢业业,探索进取,为四川剑阁教育灾后重建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援建剑阁

  陈方斌和四川有缘。早在1966年他三岁时,爸爸妈妈前往成都支援“三线建设”,小小的陈方斌也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这片巴山蜀水,在这里一住就是10年,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阶段。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千万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远在黑龙江的陈方斌与全国人民一道,在电视机前看到地震给四川人民造成的创伤。他当时心里就在想,“我能为四川老乡做点什么呢?”

  2008年6月,黑龙江省被确定对口援建四川剑阁。得知省教育厅选派干部去灾区援建,陈方斌第一时间报名,主动请缨。一开始,家人都反对,在家里,陈方斌是顶梁柱,上有多年瘫痪的母亲和体弱多病的父亲,下有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女儿,事事都离不开他。陈方斌不是不知道这些,可是一想起四川人民遭受的重创,他就坐不住了。看到他坐立不安的样子,家人开始理解他,经过组织考核批准,2009年6月25日,陈方斌终于如愿踏上援建四川剑阁之路。

  陈方斌主要承担剑阁县教育系统的灾后重建工作,同时开展了黑龙江对剑阁县教育系统灾后支教的管理工作。黑龙江对剑阁教育系统灾后重建项目最多,占了全部援建项目的三分之一,这些项目大都在偏远的山区,陈方斌作为项目管理者,为了考核招标单位的资质,曾开车奔赴陕西、宁夏、重庆,乘机前往北京、湖南、江西等地,为的是考查中标的建筑企业资质。他在四川儿时的玩伴也有做建筑项目的,听说他来后,以为能给他们的招标工作带来便利,殊不知,早早就遭遇到陈方斌的的“预防针”:“我们朋友是朋友,但工程关系到灾区孩子们的安危,欢迎你们来招标,但一切必须按照法规和制度办。”经过严格的考查,有两家中标的企业因资质不合格,被取消中标资格,为此还遭到被撤换企业的威胁恐吓。建筑工程是容易诱发腐败的高发区,但陈方斌坚持住了原则,由他主管的建筑项目,全部高标准,严要求,均以合格的质量交付使用。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曾经通报过多家建筑企业。“出门多做点自我保护工作,这点小把戏还是可以扛过去的。”陈方斌调侃着,“人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和责任。”这是他常常给自己说的话,也是他的自我要求。

  陈方斌在工作中是个有心人,常常会根据工作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针,在援建过程中也是如此,来剑阁不到一个月,他在河边跑步时,心里便构想出了前来做援建项目的指导工作方针,那便是“一个中心、两个依靠、三个深入”。一个中心,就是以援建工作目标为中心,保质保量完成各级政府提出的援建任务。两个依靠,就是一要充分依靠援建指挥部领导和全体同志,二要充分依靠剑阁县教育局和重建办领导和全体同志做好各项工作。三个深入,就是从自身来讲要围绕援建工作深入学习,深入思考,深入施工和教育一线……

  来四川援建是自己一生中难得的机会,这是陈方斌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汶川地震造成的人间惨剧,也让陈方斌对人生有了更深珍惜之情。但是,珍惜有很多种,在陈方斌的理解中,扩大人生的宽度,增加自己的使命感是他的珍惜方式。他期待做更多的事情,履行更多的责任,来增加人生的厚重。从原来熟悉的工作环境乍然来到另外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工作换了一个横断面,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与体验,陈方斌乐在其中。人生不过短短百年,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是陈方斌对生命的理解。

  援建干部每两个月有一次探亲假期,这在陈方斌看来,条件要比他的父辈们好多了,“我的爸爸妈妈们那时支援‘三线建设’,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啊!”他把探亲假的时间也充分利用,看有什么工作可以留在回家时一并带回黑龙江的,常常是带着工作任务回家去,又带着新任务回来。有时为了赶时间,他会延期回家、提前结束探亲假,匆匆赶回剑阁。剑阁已经是他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链接:

中华儿女·电大之光专栏

1   2   下一页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
中国电大 ?版权所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电子邮件: dianda@china.com.cn 电话: 86-10-5884027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