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 | 中国电大 | 艺术中国 | 中国译协 | 阳光中国 | 风采中国 | 地产中国 | 中国供应商 | 发展门户
中国人口 | 中国家教 | 视讯中国 | 考试中心 | 举报中心 | 联盟中国 | 投资中国 | 职业教育展 | 消防在线

用户名登陆 学号登陆  密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网 >> 中国电大 >> 首页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1979~2009 电大30年校庆 >> 校庆特刊首刊 >> 活动报道 >> 正文
闪亮如星  平凡如歌——走近主讲教师施光燕
中国网 | 时间: 2009-09-10 12:21:03 | 文章来源: 中国电大教育

  中央电大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主讲教师队伍,他们以一流的学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为电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数以几十万计、几百万计的电大师生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央电大“线性代数”“经济数学基础”课程主讲教师施光燕便是其中一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961年,施光燕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数理力学系,留校执教。至1998年退休。37年过去,施光燕一生倾情讲台,奉献于教育。他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了10多门不同层次的课,培养了15名运筹与控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施光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理解,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注意问题的引入、思路的分析和联想,以引导、启发学生,而且重点突出、深入浅出、信息多,颇受学生欢迎。在出任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主任的7年间,施光燕使数学教研室发展成为拥有3个硕士点、一个博士点和一个博士后流动站的应用数学系,为基础课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施光燕领导的大连理工学院的优化教研室成为我国运筹学研究公认的一个基地。

  80年代初,施光燕开始从事数学规划论的研究,在几何规划、不可微规划、整数规划的理论、算法、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著有线性代数、高等数学、高等数学应用导引、整数规划、不可微规划、实用非线性规划等9本教学用书,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7项应用课题研究,两次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荣获大连市劳动模范、大连市优秀知识分子等称号。1994年,施光燕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会颁发的优秀教师特等奖。

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首歌

  初识施光燕,是在1998年中央电大“经济数学基础”多媒体一体化教学大纲研讨会上,清华园,施光燕作为专家参加。真正跟施光燕接触,走近施光燕,是因为现中央电大副校长、当年的中央电大教务处长李林曙的一个电话,让我采访施光燕。记得那是1998年7月14日下午6:50分,下班后我赶到了国家气象局录制中心。施光燕正在为“经济数学基础”音像课程的“序言”作最后的画面合成。

  我坐在一旁,静静地观看。施光燕满头银发,一脸温和仁慈,眉宇间透着一份知识分子的儒雅。画面合成,时间以秒计,不能多亦不能少,短短的4分钟画面合成,录制了3遍。每一次重复,施光燕都是那么投入,那么精神饱满,似乎不是面对着一面墙,而是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录制人员告诉我说,施老师对制作方式很适应,尤其是时间的把握,非常准确,面对那块蓝布,背对空的黑板,手势指的非常到位。像施老师这样的教师,少见。

  经济数学课程组成员告诉我,由于课程组人员多,为了给年轻人让路,施光燕坚持没有参加教材的编写,但他认真审定了教材,写出教案,三十六讲一气呵成。并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在教案上进行了初步的录制脚本设计,什么地方用字幕,什么地方用动画等等作了标示,为编制脚本打下良好的基础。

  施光燕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在录制经济数学基础课程时,只要不是学术问题,他都服从于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从不在讲课体系中强调自己的学科、自己的教学习惯。遇有学生问题时,哪怕一个小小的说法,施光燕都很严谨。例如,“极限”的说法,施光燕纠正了经济数学课程组人员从中学起就建立的概念;用一句话就清楚表明了“积分”的概念,让人体会了他的教学功底和数学的敏捷。

  上个世纪末,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给远程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音像教材的制作手段开始日趋丰富多样。中央电大的“经济数学基础”教材提出了多媒体一体化设计理念,其编制、设计和制作的复杂程度急剧增大,对课程组、制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主讲是要求也高了。转场、非线性编辑、字幕、抠像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施光燕对制作方式的适应不是天生的。为了录制好课,他和年轻人一道学习,认真了解制作设备,了解制作要求,积极配合。课程组人员介绍说,经济数学基础课原定2000年到位,现在提前两年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施光燕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对制作方式的适应,使课程制作顺利完成。经济数学基础课是36节72讲,每节25分钟,以平均每周录一节的进度录制,可以说,其制作强度是很大的。“在最紧张的一段时间里,每天录制10来个小时。最长的一次录制是从早上9点一直录制到晚上23点,施老师的嗓子都哑了。”课程组组长李林曙动情地说道,“我们是六、七个人轮着班,而施老师是一个人,他硬是撑下来了。”言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敬意。

  施光燕学识渊博,却没有丝毫傲气,对人谦虚、可亲,工作认真踏实。李林曙告诉我一件往事:1991年,中央电大“线性代数”教学大纲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远在辽宁鞍山的施光燕刚结束辽宁运筹学会理事会,在没有机票和卧铺票的情况下,他硬是坐了一天一夜的硬席,赶到了济南。现今担任经济数学基础课的主讲,从试录样带到制作完成,施光燕多次往返于北京——大连两地,已是60多岁的他,从不让人接车送站,每次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离去,只留下他的朴实、谦和,如化雨春风,吹拂在人的心头。

  施光燕有诸多头衔,国家教育部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学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理事,辽宁省运筹学会理事长……在“经济数学基础”音像教材署名时,他只让写上两个字:教授。

痴心不改,情系电大

  1992年,施光燕出任中央电大“线性代数”课程主讲,深厚的学术造诣,精湛的授课艺术,优雅、潇洒的讲课风采,令电大的师生折服。据说,在当时中央电大已建设的229门课程中,“线性代数”从教材到讲授都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上个世纪末,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中央电大开展了新一轮课程建设。由微积分、线性代数、数理统计、线性规划四大课程整合成了“经济数学基础”课程,一时间却找不到人接下此课程的主讲位置,原因看上去似乎很简单:课程涉及面太宽,不好讲,没有人愿意接。几经周折,尽管施光燕是教理工科数学的,又是在外地,最后还是找了施光燕;尽管施光燕认为录制电视课是件很麻烦的事,他还是接受了中央电大的聘请,再次出任主讲。施光燕说:一个人各有所志,我对基础教学比较感兴趣,我觉得这些课程,我自己的能力能够达到,你发挥我自己的特点,能够给同学们一点帮助,实实在在的帮助。另外,我要退休了,整个事业也应该画个句号了,最后做一件能够留下一点记忆的事。

  作为电大的主讲教师,施光燕非常关注电大的发展。

  施光燕是国家教育部课程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对全国全日制学校有所接触,有独特的看法。他认为,电大在国内各个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电大的网很大,学生很多,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电大的作用不可小视。施光燕还认为,面向21世纪的教学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从国内看,对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改革方面,电大是走在前面的。

  施光燕以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的眼光审视电大的师资队伍,提出了建设意见。他认为,电大的师资队伍很庞大,藏龙卧虎,有很多人才,但从整体看,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施光燕指出,电大的教师水平提高途径在于提倡高科研。对于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于教师的意义,施光燕说:搞科研,我是作为教学的一种补充。应该从科研中间来体会创造思维的形成过程。只有自己有体会的时候,才能在教学中间体现或者让同学们从自己的讲授中感受到这种创造思维是怎么形成的。科研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教学的补充。

  施光燕认为,电大应该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一个档次,受益面就更大。电大能不能够在主观意念上,对整个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要求能再高一些?无论是什么层次的教育都有素质教育这一课题。如果说电大能够采取一些措施,能够把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也能把教学水平提高。

  采访结束前,施光燕说出了自己有一点小遗憾:当主讲多年,却未接触过电大学生。“我曾经想过,我退下来后到家乡的电大去上上课。后来没有实现。”平平淡淡一句话,流露出些许的遗憾,透出了对电大的一份深情。

  那夜,告别施光燕,已是晚上23点,夜空中,满天的星星无声地闪烁。我记起了施光燕说的话:‘我希望自己能够脚踏实地的去做些事情。我做的事情能够给社会、给别人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施光燕正是用自己朴实的教学生涯去实践了这一段话,他一生不张扬、不炫耀,朴实无华,平凡如歌,闪亮如星。

原载《中国电大教育》1998.8期,略有增删)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邓幸涛

作者: 邓幸涛  责任编辑: 文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
中国电大 ?版权所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电子邮件: dianda@china.com.cn 电话: 86-10-5884027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