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正文
解放日报——一所成人开放大学的“大爱”
中国网 时间: 2010-05-24  作者: 徐敏  文章来源: 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 陶子  编辑信箱

  上海电视大学,一所没有“围墙”的成人大学、开放大学。五十年春华秋实,她培养了27万各类人才,如今每80个上海市民中就有一个电大毕业生;五十年孜孜以求,她成为目前上海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大学,每8个在读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是电大学生。昨天,上海电大举行五十周年校庆主题活动,展现了一个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

  研究生也来电大“充电”

  上海电大这方沃土,培育了无数应用型人才。

  舞台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李斌,1982年以一名普通初级工的身份进入上海电大。工作中需要什么,他就学什么。他运用电大学到的知识,刻苦钻研、发明创造,填补了专业领域的诸多空白,开创了数控机床应用的新天地。昔日的电大学员,后来成了蓝领英雄,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李斌说:“我喜欢唱《咱们工人有力量》,知识让我们工人充满力量。”

  上海历史上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也是电大毕业生。15年前,她是一个初到上海的打工妹。从高中自学到赴日本进修,从中等学历到上海电大工商管理专科生,学习始终伴随着她前行的脚步。2008年3月5日,朱雪芹走进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胸前佩戴的人民代表证熠熠生辉。如今,朱雪芹是上海华日服装有限公司工会主席,还成立了“朱雪芹工作室”,主要工作是了解农民工的现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三天前我又报读了上海电大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希望在学习和工作方面进一步得到拓展。”

  越来越多已经获得大学本科甚至研究生文凭的人,也到上海电大来“充电”。徐寅哲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毕业于一所重点大学的法学硕士,满怀信心准备走上建筑律师的岗位。可面对一连串建筑工程概念和术语,小徐一筹莫展。于是,他报读了上海电大工程管理大专班,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充电”。电大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快让他在办理案件时派上了用场。屏幕上,徐寅哲忙碌地工作,自信地微笑,当年的实习助理,如今已是大型企业的法律顾问。

  “校长妈妈”深信知识改变命运

  音乐声响起,上海电大闵行一分校的校长徐志瑛走到了舞台中央。

  徐校长的“推销”故事广为流传。她在坐出租车时,在商场买衣服时,到理发店剪发时,甚至在外地出差的路上,都能随时随地说服别人来电大学习。为何乐此不疲?她说:“我初中就去插队了,但是一直想读大学,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是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最终成为一个大学生,成为人民教师,我深深感受到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告诉每一个人要去学习。”

  李丽艳跟徐校长岁数差不多。当初,他们一家三口从东北来到上海,她因为学历低、年纪大,找工作处处碰壁。徐校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帮助她走进了电大。李丽艳学英语没基础,徐校长就一直为她“开小灶”。拿着话筒,李丽艳哽咽了:“有一次,徐校长为我补完课后,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那天可真冷啊,我看着校长走出校门的背影,眼泪再也忍不住了。毕业那天,我和徐校长抱在一起哭了。我今年56岁,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而且有几家单位还抢着要我。”

  学生王喜是一位来自贵州山区的学生。初到上海时,他好不容易在快餐店找到了一份工作,可经济上还是十分困难。偶然的机会他遇到徐校长,走进了电大。徐校长不仅腾出学校的库房给他住,还把自己家的被子抱来给他,像妈妈呵护自己孩子一样照顾着他。看到王喜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很辛苦,身体又瘦弱,徐校长经常给他煲营养汤。后来,王喜不仅读完了大学,还拿到了律师执业资格证书。他对徐志瑛说:“今天来到这个舞台上,我想当着大家的面,叫您一声校长妈妈!”

  上海电大每一名学习者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和老师们的付出。学习,让人生更美好;学习,让城市更美好!

  呵护每一颗追求上进的心灵

  上海电大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职职工,在平衡工作、学习和家庭各方面关系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为他们铺就通向成功之路?学校的关爱无处不在、隽永悠长……

  为了让坐轮椅的残疾学生方便地进出教室,电大徐汇财贸分校专门加宽了教室的大门。为了解决郊区学生上班与上课时间冲突的难题,电大许多分校不惜提高办学成本,为学生开设了轮转班、重复班,制定了可供更多选择的新课表。为了让电大学生能够享受到和全日制高校学生同样的奖助学金制度,2008年,学校自筹资金设立奖助学金,承诺3年投入1000万元。学校的深情温暖着学习者的心灵,已有近万名品学兼优或家境贫寒的学生得到了奖助学金。

  电大南汇分校专职辅导员许福官老师,服务学生有四大“法宝”:短信提醒、电话交流、摩托骑士、笔记复印。谁没交作业、谁生病没来,许老师的摩托车就会开到谁家,悉心关怀、温馨鼓励。要是学生工作忙,实在没空到校参加面授辅导,许老师还会把其他同学上课的笔记和资料复印好送到这个学生家中。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许老师又一次骑着摩托车踏上了家访之路。一不小心,他的摩托车碰在了行道树上,腿受了伤。当学生看到跛着脚走来、浑身湿透的许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许老师“1616”的车牌号,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要来要来”。因为有了一个个许福官式的辅导员,电大被学生们称为“我们的家”。

  青年教师焦娇被查出身患癌症。手术前夜,她依然像往常一样拿着讲义、走进教室。同事们都惊讶了,她却说,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站在讲台上了。不顾医生的劝阻,手术后不到24小时,焦娇就在病床上打开了手机,为学生答疑。电话那头,学生们并不知道老师正经受着病痛的煎熬。

  一所开放大学,为何汇聚着动人的“大爱”?上海电大的老师说:每一颗追求上进的心灵都值得尊重,都需要呵护。

  原文:

  一所成人开放大学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