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应用·共享——“开放大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论坛”综述
|
中国网 时间: 2011-03-11 作者: 邓幸涛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责任编辑: 电大 编辑信箱
|
【编者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与实施昭示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广播电视大学也面临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很多重要问题包括瓶颈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其中就包括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在建设开放大学的进程中,不断推进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特别是进行相关机制的探索,显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2010年12月1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协作会主办的“建设·应用·共享——开放大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论坛”于协作会第四次理事会召开期间在北京举行,这是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首次举行开放大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专题论坛。 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协作会是全国电大系统教学资源建设、应用、评估、研究的协作组织,目的是发挥电大系统优势,探索和推动电大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协作会于2010年12月14日至16日召开第四次理事会,进一步学习《规划纲要》,根据“办好开放大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要求,研讨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特别是推进教学资源共建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探索的思路与措施。中央电大校长杨志坚到会发表重要讲话,他围绕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问题指出,教学资源建设是办好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内容,而平台、资源和队伍是教学资源的三个方面,是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中央电大副校长、全国电大教学资源协作会理事长严冰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发言。 为期一天的开放大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论坛采取主题演讲和互动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与会者结合各自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就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问题进行了交流。严冰主持了本次论坛。 建设适应学习者需求的课程教学资源 寻求远程教学资源适应性建构的有效途径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胡泽民提出,要突破原有视野惯性,寻求远程教学资源适应性建构的方式。他认为,“实现教学内容的更加针对性和不断适应性”,应该作为开放大学使命履行历程中下一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所谓优质教学资源,并不是指最好的,而应该是最合适的。电大作为开放大学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特征等,也应该在教学基本建设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远程教学资源的适应性建设是要解决在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在时空分离的状态下,满足教与学之间互为主体性关系的实现。面对广大“有教无类”的学习者,唯有“因材施教”,坚持教学内容为先、课程体系为王。远程教学资源应该是适应远程学习的“学才”。胡泽民表示,从“教材”到“学才”,是要解决远程教学资源如何做到与普通高校教学资源的同课异构问题,其核心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教学内容的表述结构方面做到异构。“学才”要关注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关注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建设,补偿教学中人际交流的缺失。“学才”建设可以引入资源组件思想,为教学模式或者说学习模式的开展提供支撑。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学部机电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王继学提出,模块化是开放教育工科类课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他认为,开放教育中工科类课程实验教学的远程化一直是远程教育的难题。模块化构建是课程实验资源建设的有效方法,是开放教育工科类课程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路径。模块化设计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认知、理解、巩固、应用、交互等环节,每个环节本身就形成了不同的模块,模块化的构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学习效果更好。实际构建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选定不同的模块,使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模块化构建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为后续的资源的丰富留出接口。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陈洁则从个别化学习的视角阐述了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策略问题。她认为,充分关注各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是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策略。个别化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学习内容的建设取决于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习者以往的教育背景来判断学习者在学习上是具有高坚持性还是低坚持性及根据学习者在个性化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具有的相关能力,设计网上课程教学资源的学习内容和范围。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风格如何与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内容进行有效衔接也是很重要的。陈洁认为,个别化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完全独立式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通过自身探索和学习交互来进行建构的主动学习,是主动利用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资源以及其他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远程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应该能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学习者自主学习情境和交互式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个别化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方式的深刻影响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必须研究如何适应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管理处处长、研究员杨孝堂结合泛在学习进行了探讨,他结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泛在学习中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梳理了泛在学习的基本模式及泛在学习环境下的远程开放教育课程泛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的相关问题。他认为,泛在学习的模式分为三类,即非正式资源学习、准正式主题学习和正式的课程学习。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的泛在学习,准正式主题学习和正式的课程学习是其主要的形式。非正式资源学习模式下,泛在学习资源具有非常广泛的内涵,任何学习材料都是这一模式下可以利用的资源,每个机构所建设的资源,只要其对社会开放,就将成为非正式资源学习模式下的泛在学习资源。但是,准正式主题学习和正式的课程学习的泛在学习资源需要建设优质的预设性课程学习资源。他指出,泛在学习环境下,远程开放教育的正式的课程学习资源开发、建设与共享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是:建立课程泛在学习资源体系、建设优质的预设性学习资源、进行多种媒体学习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和可选择性设计、处理好不同类型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关系、遵循相关的课程学习资源的开发技术标准。 现代信息技术为远程教育的泛在学习创造了更便捷的手段和方式,为服务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可实现的条件和手段,关键在于进行切实的实践探索。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处长、研究员范建新认为,泛在学习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随时随地”学习。反思我们距“随时随地”有多远?网上学习资源的有效性将是建设目标,学生的满意率更是远程教育追求的服务目标。实现远程泛在学习之“随时随地”学习的新途径、新方式,需要从学习者需求角度探究远程学习资源的有效性和学习支持服务的创新模式,研究学生究竟需要何种资源、需要怎样的支持服务。他认为,学习资源的快捷性、方便性、有效性、标准化成为学生迫切的期待。目前采用的网上师生互动方式恰是“随时”学习的主要障碍之一,忽略了工学矛盾所造成的服务时差性。要通过学习资源的有效性之吸引来营造更合适的网上学习环境。远程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随时”相逢,可通过网上虚拟环境创设,以“库”方式提供的网上教学资源服务模式来实现。江苏电大研发了兼辅导和答疑两大功能的课程辅导答疑库(电大爱问搜索网),为泛在学习提供了可支撑的潜在资源基础。远程学习机及内置学习资源的设计,亦将是实现泛在学习的重要支撑。 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资源建设宗旨 怎样才能切实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社长梁小庆的观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是要了解学生,而不是替学生设想。他认为,现有文字、音像、网络学习资源多呈分散状态,缺乏整体感,没有发挥一体化设计的作用。丰富的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自学带来了困扰,缺乏“索引”。音像是电大教学主媒体之一,但缺乏有效途径将音像教学资源推送到学生端。中央电大音像出版社启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包的研究与编制”课题,用研究的方式开发学习资源包。从调研学生学习需求入手,了解学习者特征、学习者具备的媒体设备、对媒体呈现方式的偏好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资源包的方案设计。满足学生基于教学大纲的基本学习需求,并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让学习资源包成为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有效途径。目前中央电大学习资源包建设包括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107门课程、护理学专业5门课程、园艺专业5门课程;2010秋新增基础会计、建筑材料、中国教育简史3门课程。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古小华则认为,要从方便学习者学习,便于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有价值的知识的角度来选择。网络课程是资源建设的核心和重中之重。提高网络课程在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保证资源“好而有用”。中央电大所制作的网络课程的整体水平在国内属于前列,并出了一批国家精品课程。通过对中央电大所制作的50余门网络课程的调查,古小华分析了中央电大网络课程制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网络课程制作“模式化”,大部分网络课程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教好”而不是“如何学好”,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单一、交互性和反馈评价不够等,提出以组织培训、鼓励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技术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观念,深刻理解网络课程的内涵等为解决对策,以期能突破网络课程建设的“瓶颈”,改进和提高中央电大网络课程的制作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