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高端访谈 >>正文
学习型社会的支点——国家开放大学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网 时间: 2011-07-20  作者: 杨志坚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马涛  编辑信箱

  一、国家发展与教育战略目标

  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大国正在全面崛起。大国的崛起,需要教育的支撑,人才的支撑。

  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央强调,强国必须先强教。于是,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三大战略目标。

  应该说,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而此次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一个重要亮点,就是通篇贯穿了终身教育理念,并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中央一直强调的建设学习型社会固化为三大战略发展目标之一。这个特点,反映了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终身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打破以往把教育限定在一定年龄阶段的传统观念,赋予教育新的内涵,促进了学校教育在目标和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而随着学习者主体意识的苏醒,终身教育理念又发展为终身学习理念。传统教育形态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被动教育正在被主动学习所取代,少数人的精英式教育正在向面向更多社会成员的大众化教育转型。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观念的影响下,一个新的概念——学习型社会,于1968年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前校长赫钦斯提出来,并把它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来看待。

  70年代以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这些教育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并逐渐演变成教育运动,深刻影响着教育的现实发展和改革方向。基于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解和重视,世界各国分别通过立法措施来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如法国1972年通过了《终身教育法》,美国1976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案》,日本于1990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振兴法》等。

  学习型社会,顾名思义,就是强调,要把学习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包括学习活动的普遍性、学习机会的充分性、学习对象的广泛性、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等。要积极消除学习障碍,保障学习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理想目标实现。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教育学习需求,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进而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面临着繁重的发展任务。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战略支撑,就是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国民教育体系是核心和基础,不仅不能舍弃,反而要充分利用,只是需要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全新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要高度重视终身教育体系,包括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在学习型社会建设当中的突出作用。

  二、国家开放大学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适应这些教育理念的要求,开放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应运而生。它强调思想的开放,模式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对象的开放,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向一切有能力、有意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服务。开放大学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和社会成员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因此,它日益受到了世人的重视和关注,得到各国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并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去年,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开启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建设之路。最近一段时期,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以中央和地方电大为基础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战略设想。今年2月和5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和教育部党组分别审议通过了《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正式拉开了国家开放大学筹备、建设的序幕。

  我们认为,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2年来,已经发展成为由中央电大、44所省级电大、929所地市级电大、1852所县级电大、3000多个教学点、6万多个教学班,办学网络覆盖全国城乡的庞大系统,目前注册在学学生320多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远程与继续教育的骨干力量,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更名或翻牌,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而选择的战略转型,是世界开放大学建设当中的一种新的中国模式。

  最能体现国家开放大学价值取向的基本理念有五个,即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和国际化。

  所谓开放,就是强调教育观念的开放、办学方式的开放、学习对象的开放、培养模式的开放、管理方式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一切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百姓需要的思想、方法、模式、行动都可以选择和实践。

  所谓责任,就是强调关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关注基层、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与发展,关注残疾人等弱势社会群体,以及部队士官的教育需求与发展,在国家层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所谓质量,就是强调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同时,把质量放在首位,视质量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贯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全过程,确立开放大学的质量标准和保证体系。

  所谓多样化,就是强调要适应学习主体多样化和学习需求多样化趋势,为不同学习主体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教育服务,满足学习主体在职、在校、在家,以及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

  所谓国际化,就是强调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与相关国际组织、大学和机构开展针对性、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吸引力,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应该说,国家开放大学是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有着伟大而崇高的历史使命,这就是: 通过自身努力和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其战略发展目标在于: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富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巨型大学;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柱。

  三、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主要任务与重点

  1、国家开放大学的四大任务

  一是积极稳步地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我国高等教育虽然是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刚刚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仅26%,在学总规模3105万人。虽然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50%,但很多省份仍然在平均线之下。与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北美、欧洲的几十个国家的毛入学率早已超过了50%,进入到了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亚洲的日本、韩国的毛入学率也超过了50%。中亚五国近十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也比我们快。我国高等学历需求仍有相当空间。从宏观供求情况看,虽然目前大学不少,但面对迅速增长着的百姓需求,尤其是与优质学历教育需求相比,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要达到355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0%。因此,国家开放大学必须积极但要稳步地发展学历继续教育,要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充分利用其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是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目前,我国拥有7.69亿从业人员,1.2亿左右需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还有数以千万计新增劳动力和1.6亿老龄人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民终身学习需要,人民群众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需求特征。包括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对以提升各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教育、干部培训,以及个性化、旨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兴趣爱好等需求。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到2020年,从业人员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人数,要从现在的16600万人次增加到35000万人次。因此,国家开放大学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改革办学模式,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区等深度合作,充分利用覆盖全国城乡的办学网络,共同开展各种类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等工作,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多样性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是促进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影响。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在教育领域所追求的战略目标。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等。国家开放大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整合开发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将这些优质资源输送到广大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机会,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引领者和先行先试者。

  四是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立交桥”。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国家开放大学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任务,就是要适应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需要,借鉴货币银行功能特点,建设具备学分认证、转换、存取等功能的学分银行系统。通过学分银行系统,为每个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提供学习跟踪记录服务和学分认证、转换与存取服务。学习者可以按照学分累积规则,零存整取并申请获取对应的课程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层次的学历证书。逐步消融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界线。

  2、国家开放大学的四大重点

  一是网络大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建设国内一流的网络大平台,实现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和分部、学院、学习中心之间网络高速连接,具有一站式、开放性、可扩展的软件系统,形成四通八达、自成体系的国家开放大学网上校园。支持千万级以上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卫星电视、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等安全、可靠和高速的访问服务。通过光纤实现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CEBSat)高速网络接入,实现总部数据中心与分部、地方学院数据中心的专用网络链接,实现覆盖全国用户的高速网络访问服务。支持国家开放大学开展远程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为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骨干网络平台,“国家学习超市”。

  二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国家开放大学按照“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的要求,通过改造、新建和整合,重点建设一批优质网络课程和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直接引入、再加工、购买、合作等方式整合社会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量的快速扩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分布存储、统一管理、安全高效运行。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系统,实现海量资源的统一管理与分布存储,建成国家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支持用户资源检索、定制、使用与评价等。建立资源建设、认证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探索市场化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服务模式,为其他高校、社会办学机构和公众提供社会化的学习资源服务。

  三是培养模式改革。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发展趋势,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与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办学类型和生源实际情况,调整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结合行业和区域经济特点及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灵活地设置专业,尤其要加强行业、区域性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要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衔接,增强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知识与能力并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建立以完全学分制为核心,严格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注册、学习、考试等更灵活方便,更适应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四是服务模式改革。适应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改革传统过分强调系统内部办学的服务模式,逐步建立起内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外部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国家开放大学要着力组建规模较大的专业化、信息化远程接待服务团队,加强与学习者的教学交互、学习跟踪记录,以及为学习者提供体贴周到的个性化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的枢纽作用,开设网上大讲堂,免费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讲座、网络公开课,以及各种学习资源的检索、订阅、推送、应用、评价等服务,强化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为普通高校、中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出版机构、行业企业、社区等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包括专业与课程开设、远程学习支持、相关教育培训与教育产品、招生与就业等信息的汇聚、发布,以及相关信息咨询服务等。

  3、国家开放大学的四大联盟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是一个过程,必须依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

  一是大学支持联盟。选择与国内若干所大学合作,成立大学支持联盟,依托其师资、专业、课程资源优势,全面促进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行业支持联盟。选择与若干行业协会合作,成立行业支持联盟,利用行业协会的各种资源,引入行业资格证书,加强在职成人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学习型行业形成。

  三是企业支持联盟。选择与若干大型企业合作,成立企业支持联盟,利用企业技术、专家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发特色专业、课程,加强企业职工培训,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

  四是城市支持联盟。选择与若干国家教育综合改革中心城市合作,成立城市支持联盟,利用各自资源和优势,大力促进各类培训、社区教育、市民素质教育等工作,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当前,我们正在与相关公司合作,研究开发以促进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新一代移动互联学习终端机。希望通过这些举措,与相关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促进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建设,进而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本文系作者在2011年7月7日北京大学主办的“学习、技术与人力发展大会”开幕式上的主题演讲)

  相关链接:

  专题:开放大学高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