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幼文: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建设,倡导“深度使用” |
中国网 时间: 2012-02-22 作者: 杜幼文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马涛 编辑信箱 |
杜幼文,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开放大学所具有的诸多特征中,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应是我们多多着力的工作点。我国自2003年4月正式启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以来,截至2010年,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694门,省市级精品课程 7879门,这说明我国在教学资源建设数量上已取得很好的成绩。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2003-2010年间共评选出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从统计意义上看,每门课程的总访问量较高,多数课程的学生发帖量也较多。但是,从发帖内容看,学生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考核、注意事项、交流体会等方面,针对某一课程主题进行的实质性问题探讨很少;师生交流多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深层次的交互较少;即使是由多人参与的话题,发帖者多表现为随意性,发帖较短,且能够引发其他学习者的跟帖不多。由此可见,仅仅有访问量或回帖,恐怕还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使用。 教学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使用,最终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化。也就是说,优质教学资源要能运用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资源作用,将资源所承载的知识合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使学生最终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重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即教学资源要通过“深度使用”,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作用。 “深度使用”包括教师的“深度使用”和学生的“深度使用”。教师应结合课程和学习者特征,搜集、选择、加工、整合、凝练教学资源中的重要元素,为己所用,促进和优化教学,提升自身素养,而不是教学资源的简单移植和模仿。学生应根据所学专业特征,甄别、选择、整合、创造学习资源,促进积极反思,并注重学习成果的共建共享,而不是“点击式”的学习,也不是网络课程论坛中“一对一”的交流、浅层次的互动、随意性的发帖等等。 “深度使用”还体现在广泛的推广和共享上,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不是“评”,更不是“陈列”。它的价值必须通过“使用”来体现。优质教学资源,要通过在系统内并至系统外的广泛推广及共享,减少、最终取消使用教学资源的“限制门槛”,真正实现其使用价值。 教学资源使用应有完善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措施。一方面,利用评估体系规范、引导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行为。当前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与推广缺乏指导,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使用主要还停留在“表面”,仅仅是将其作为一种课程补充或者参考。我们应建立完善的使用评估体系,帮助教师有指导地开展教学,形成有效的教学思路。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制作者和管理者应当把握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精品特征和广泛使用的内涵,运用有效使用教学资源的机制,从教学设计、实用性和易用性方面切实为使用者提供指导和便利,以防止网络行为的盲从和无效。另一方面,要调动教师和学生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培训或者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应用指南,帮助教师和学生深入理解、认识教学资源,掌握教学资源使用方式。同时还可以从管理角度加强对优质教学资源使用的鼓励,比如采取一系列的奖惩措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