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广角 >> 国际资讯 >>正文
德国教改折射全球新教育模式
中国网 时间: 2012-08-31  作者: 周谷风  文章来源: 半月谈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德国高等教育拥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大量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海德堡大学、洪堡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术研究实力均居全球前列。但是,由于教育体制相对陈旧,各州教育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联邦政府对各高校的资助,德国高校在全球高校排名中名次相对靠后。根据英国《时代周刊》最新全球高校排名,进入全球前200强的德国高校仅14所,进入前100名的仅3所,排名最前的德哥廷根大学名列第43位。

  尤其是近10年来,数字与网络技术飞跃发展,为全球教育体系注入强大创新动力的同时,使德国高等教育改革显得更加迫切。即时通讯、云共享和移动平台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教学平台的现代化、教学资源的普及化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课堂上和图书馆的知识变成了可以在任何地方下载的文件;视频网站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使著名教授的系列讲座不再仅限于校园内,教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也不再局限于教室。

  在这一浪潮中,美国众多高校走在前列。与之相比,德国教育界虽然反应不够及时,但近年来正在加快步伐,向全球趋势靠拢。(《半月谈》2012年第16期)

  为提高教学质量,102所德国高校获得了共4亿欧元资金补助。(图片来源:德国驻华大使馆微博)

  三大趋势助力德国教育变革

  根据德国最大的私立大学——柏林施泰因拜斯大学管理与创新学院的马尔克?德吕纳教授的观察,21世纪以来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三大趋势:数字化、开放化与欧洲化。他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教育产业是仅次于医疗保健的第二大市场,这三大发展趋势增加了德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首先,数字化浪潮席卷教育系统。数字化不仅指教学材料的电子化,也包括教学环境的虚拟化、学习的移动化和高校活动的网络化等多个方面。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德国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数字化学习的促进体系。联邦教育与科研部牵头在几乎每个州都成立了E-Learning研究中心,联邦专款项目“教育与新媒体”筹集了2.3亿欧元,在数年内资助了100多个关于高校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项目,尤其是在信息学、数学等理工科专业内容上。

  2007年后,e-learning研究中心划归各州管辖,使资助步伐一度放缓,但数字化教学的大趋势并没有因此受到阻碍。未来几年,联邦政府的资助重点转为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政府拨款2.5亿欧元资助在职研究生项目,利用数字化教学促进就业者素质的提升,增强企业与高校的联系。

  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海外留学越来越普遍,各国高校竞争越来越呈现出短兵相接的态势。德吕纳教授说,担任教授10年来,他强烈感受到高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在争夺优秀生源的竞争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教学材料的数字化增加了知识的传播范围,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结合使教学更加灵活。

  此外,应用社交网络与学生互动、发布学校资讯、推广优秀教学信息的德国高校也越来越多。2007年德国400多所高校中仅有一所使用“脸谱”,到2011年达到了298所。“各国留学生青睐德国,首先看重的是德国高校的科研实力。而高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能够强化德国高校的科研优势,进一步增加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德吕纳说。

  其次,开放化开拓教育途径。开放化意指开放式教育,是将教学资源数字化并免费向所有人开放。开放化与数字化联系紧密,近10年来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改革大趋势。

  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正式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开放式教育成为实现“人人都有受教育权利”的直接载体,全球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号召,一度形成了“开放式教育运动”之势。其中以美国最为活跃,不仅哈佛、斯坦福、耶鲁等一流学府成立了开放式教育项目,免费公开许多优质教学内容,美国政府更高调支持开放式教育项目。

  相比之下,德国人似乎没有太多动静。德吕纳教授认为,这是因为德国教育本来就是免费的。与英美高校高昂的学费相比,德国公立大学学费每学期不过几百欧元。这使得开放式教育在德国没有很大的急迫性。

  但是,德国教育界也意识到了开放式教育的革命性意义,以洪堡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名校为首的数十所德国高校已经部分开放教学资源,探索开放式教育的各种模式。“在数字化时代,大学不再是唯一的学术权威来源,老师的角色也在改变: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告诉学生如何有效地寻找和组织所需知识。”德吕纳说。

  第三,欧洲化拓展教育空间。1999年,欧洲29国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签署欧洲高等教育改革项目,目标是模块化整合各国的高教资源,打通欧洲内教育体制壁垒。其核心措施是欧洲学分转换体系ECTS,参与国之间互相承认学分,以实现毕业证书和毕业成绩的标准化,增加各国学生在欧洲内部的机动性和学历在就业市场中的互通性,促进欧洲一体化。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推进,德国逐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体系(德国传统学位体系为本硕连读),约85%的高校应用了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规则。

  德吕纳教授说,虽然德国高校“价廉物美”,但原来动辄5年的旧学制令许多优秀的外国学生望而却步。学制一体化趋势增强了德国高校在国际高教市场中的竞争力。去年,在德留学生数量首次超过了25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留学生已经连续数年成为最大在德留学生群体,占留学生总数的9%,超过地理文化上更接近德国的俄罗斯、波兰等国。

  市场主体推动教育模式创新

  在推动德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私人投资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作为吸引创业投资基金最多的欧洲城市,柏林近年来涌现出多个针对教育市场的创业项目,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教育创新和高校数字化。

  glubal是一个集合全球各高校不同专业的在线网络。学生可以在一个学位内自由组合不同高校的课程,并能够自己决定在线学习的比例,为现有教育体系注入灵活性,促进在职教育的发展。这个项目计划于明年进入亚洲市场,亚洲学生届时也可以体验西方最前沿的开放式教育模式。

  iversity则是一个用户界面非常人性化的云技术在线平台。这个平台包含讲义、图片、阅读资料与视频。不仅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资料,向所有感兴趣的潜在学生免费传播专业知识,高校也可以方便地应用这个平台组织课程。这些来自市场经济的因素,为教育体系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

  此外,德国在新科技浪潮推动下展开的教育改革还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做法。

  第一,德国建立的e-learning研究中心体系既保证了联邦政府对整体研究方向的宏观规划能力,又能够顾及各州的具体情况,为整体推动教育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德国的免费教育体系保障了大多数学生的基本教育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开放式教育的新模式,能够更好地分配和传播教学资源。

  第三,德国学制改革较好地兼顾了学术质量和就业能力双方面的需求,由此产生的学士与硕士毕业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就业市场上拥有更好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