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广角 >> 国际资讯 >>正文
教学新趋势:维基百科走进课堂
中国网 时间: 2012-09-28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tech2ipo.com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对大多数人来说,社交媒体是否能走进教室,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一直是个谜!然而,作为最大、最具实力的维基百科成功地做到了这点,这让它的无数竞争对手瞠目结舌。

  早在80年代,Neil Postman就说过,你不能在电视上搞政治哲学。这个跟电视所要呈现给我们的内容是完全不符合的。在Postman看来,电视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人们的娱乐。想要把真正的学习和电视联系在一起?做梦吧!

  有个有趣的现象—尽管教育工作者一心想把YouTube、视频游戏以及其他视频相关技术引入课堂,但维基百科,这种经典、充满文字的媒体还是赢得更多的青睐。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有读读写写,才能感受到真正学习的乐趣。

  维基百科现在还被人们误解,因为许多教育者尚未认识到它作为教学工具和研究工具的区别。不幸的是,坚信它是研究工具的人,信念是如此坚定。但我认为,维基百科在无论作为教学工具还是研究工具,其用处都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教学工具

  自2010年以来,维基百科基金会一直致力于在哈佛,耶鲁,加州大学伯利克分校等美国高校开展维基百科教育项目。目前,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印度、埃及以及欧洲十来个国家重点大学的数千名学生也参与了该项目。法律学校,社会科学,健康科学,工程学以及其他各行各业都参与进来了。多伦多大学的医学院也正考虑着住院医生项目来参与该项目。心理科学学会和美国社会学协会几乎是同时加入到这个项目来的,他们每个季度都为维基百科提供新的教授,来协助维基百科的教育项目。

  显然,这些学校教授都在克服所谓的“新媒体障碍”(new media myopia)。

  教授们通过让学生为维基百科编辑课堂相关的知识,来协助维基百科的教育项目。传统的学期作文,就被这种新形式所取代了。事实表明,学生更喜欢这种和维基百科结合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学习,他们更加有动力。

  与传统写作作业相似的好处—学生仍然需要调查和分析资料,撰写课堂相关内容。

  数字扫盲培训—现在,教授能把原先的2个课程合而为一,省事多了!他们仅需教学生如何使用维基的技术,如何融入维基的文化,如何与虚拟社交网络合作。而这些学生在他们毕业后会发现到包括企业、政府(说不定中情局也不例外)、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各个领域都有维基的影子。

  多层次的反馈—教授、助教甚至维基社区都可以提供反馈信息并和学生参与讨论。由于反馈的内容、风格、表示方式来自于各种不同水平的人,学生对这些反馈必须有着自己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尝试撰写百科全书式的文体—相对于之前一成不变的论文写作方式,这可算是一个可喜的改变。这或许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更乐意:拥有更多的读者—过去,学期论文的读者仅有学生本人和指导写作的教授。而关于这些教学内容的文章,维基百科将一直挂在网上,供任何人阅读。有学生告诉我们,在感恩节当天,他们上网搜索出自己的工作成果,来向他们的祖母展示。而Georgetown大学的Patrick Friedel重写的关于埃及国家民主党的文章,点击量高达16万。这要是在以前,对于这样一篇学期论文,不是尘封在抽屉里,就是被遗弃在垃圾桶里。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把维基百科当作一个教学工具并引入课堂,是因为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空间,来反映和学习最原本的知识,民主地参与这个信息社会的发展。哦,我想我忘了告诉你们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维基百科是免费的!

  作为研究工具

  Brian Proffitt本月初写了一篇名为《维基百科不适合走进课堂》的文章。他直率的观点分成如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维基百科的内容都是业余的,很多定义都是不合逻辑的,甚至是一个偏心的编辑器(可能受赞助商的影响)。因此,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可信的学术文章来源。

  对此,我并不想反驳。维基百科是人类已知的最大合作项目,包含超过400万篇文章,2400万个项目页面,近80万个图片。目前,它共有1700万个用户(仅英文用户,不包括其他284个地区的其他语言用户)。根据Alexa网站排名数据,它是世界上第六个最受欢迎的网站,每月有着60亿的点击量。美国历史协会的主席William Cronon教授表示,毫无疑问,维基百科是人类历史以来,最大、最全面、最详细的百科全书!

  相反地,我认为,以维基百科作为教学工具或研究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有刺激作用—有助于让这些学生成为这些知识的主人,能认识到合适需要信息并且能够有效地查询、评价和所需要的信息。

  当我在教我的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信息人时,我总喜欢以描述这个创造知识的地方(这里指维基百科)的“辩论”作为开头。对学术而言,这些观点并不新颖,甚至还有些老旧,但都是非常正确的。“辩论”可以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地方发生!例如,出现在两个人维基百科的对话框里,甚至当在考虑论文应该引用哪个文章时,还可能出现在个人的脑海里。

  不幸的是,当学生在引用来源的时候,他们变得尤其的纠结。在他们看来,到处都是错误,到处都是偏见,到处都是不全面的信息。这就意味着,并没有可以直接拿来使用的来源。除了使用我们推荐的地雷(landmines),尽管我们不一定喜欢,学生还会去用answer.com,Yahoo!Answers以及大一堆类似的其他网站。

  正确的做法不是禁止使用维基百科,而是教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引用源,教学生如何成为知识的知情客户,教学生如何将百科全书应用在写作里,以及如何去对待博客、微博和Facebook里的文章。

  第二部分:学者不喜欢维基百科。它通常是剽窃的来源,不应该被引用在学术工作上。

  这个教育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和一些相关事例表明,还是有学者支持维基百科的。

  剽窃这个问题,在维基百科早已存在多时。但我想说的是,禁止维基百科不是最合适的方法。我想解决的方法可能是—签订协议。这才能使维基百科驱动社会媒体的进步,驱动教学的进步!

  学生写作质量的评判,无非在于两个方面,形式和内容。我不让我的学生在他们的学术论文中引用维基百科的内容,因为我并不认为维基百科采用适当的学术形式。同样地,我也不让他们引用《大英百科全书》。为了将学生培养成理性的信息人,我教他们如何正确地使用维基百科。我非常赞同Proffitt的观点—这是一个“浅入深出”的好地方。然而,在一些学术圈里,形式正在逆转。

  用伟大的科技构造和丰富我们已知的世界,维基百科做到了!然而网络的力量却可能令人生畏。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选择忽略身边不断变化的现实,滥用权利做着本不应该做的事。

  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 Wales曾说过,假如我们处在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获取人类知识的世界,那就太棒了!我们需要学生来处理信息洪流,让人们成为知识的知情消费者,并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同时,我们也会为我们的学生提供21世纪式的新教育,让他们在离开学生生涯后、不断变化的新世界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