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 >> 教师观点 >>正文
以学习生态观指导网络课程建设
——上海电视大学管理系副教授刘玉梅在第四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的演讲
中国网 时间: 2012-10-23  作者: 刘玉梅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戴维  编辑信箱

  学习生态观的概念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无国界计划”负责人威瑟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这种研究视角不仅为人类全面理解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出发点,也为深入探索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课程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对远程学习者的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现今的网络课程学习主要存在着开放性缺失、 交互质量低下、情感教育欠缺、学习资源供需失衡和学习模式单一等方面的生态失衡现象。

  为了使网络课程的学习在和谐、平衡和有序的良性循环中进行,我们尝试从学习生态观的视角,提出网络课程建设的五个思路。

  第一,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对学习者全面开放和共享。2010年11月,网易正式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其所倡导的理念,“世界一流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开放”、“共享”,和采用的课程运行模式 ,“组建运作机制、统一翻译、汉化、集中播出平台”,值得远程开放教育院校借鉴和推广。

  第二,构建有效的多边互动学习机制。互动的良性循环对于保持网络课程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持互动平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促进网络课程有效交互的措施可以从交互内容的设计和交互方式的选择两方面考虑。

  第三,重视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如何在虚拟世界中营造学生“智商”和“情商”共同成长的生态环境?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网络课程中设计更直接、更有效的情感交流模式。比如在常见的在线论坛互动的基础上增加视频会话通道,使老师和学生在自然、真实、亲切的氛围中进行沟通与交流,摆脱时空限制,让传统的面对面学习得以延伸。

  第四,倡导学习共同体参与共建学习资源。学习生态观认为,学习过程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过程,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建构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在民主与平等的环境中的交往、互动过程,需要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和补充,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应该使参与课程的每个成员都成为学习资源的建设者。从“信息传递”走向“多元对话”,从“外烁知识”走向“生成知识”,从“个体知识”走向“团队知识”,将是网络课程学习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五,营造多元包容的虚拟学习环境。由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在知识经验、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困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多元共生的虚拟学习环境,以真正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为此,可以将学习要素设计为小的、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内容对象,以便学习者根据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自行将其重新组织为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另外,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推进,学习环境中的内部自我调节机制也可以根据访问率,删除或隔离出无人问津及“老化”的学习资源,并及时提醒助学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这也是环境自净作用的结果。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把多样性看成是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理解、包容、支持和鼓励彼此的差异,这样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