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网络洗牌中的诱惑与瓶颈 |
中国网 时间: 2012-11-02 作者: 南桥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
最近一期《时代周刊》为高等教育专题。这一期杂志上有两个重磅作者:奥巴马和罗姆尼。奥巴马在文中强调,教育改变了他本人和米歇尔的命运,教育也必将改变千千万万普通美国人的命运。教育是一种投资,对于学生、家庭和政府来说,都会产生巨大回报。他主张挽救教师工作,加大联邦政府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如增加助学贷款,增聘紧缺专业的老师,扩大价格低廉的社区大学教育。罗姆尼的说法恰恰相反,他认为在奥巴马任内,教育投入提高了很多,但是学费却上涨了 25%,比医疗费用上升得还快。他认为无节制的政府投入并没有降低受教育者的求学成本。他呼吁一要创新,二要节省开支。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两人唯一的共识,是美国高等教育太贵了。医疗教育等生活费用的高昂,一直是选民的痛处,教育革新的说法则总能挠到选民的痒处。美国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平均负担的助学金贷款负债为2.5万美元。一些私立大学的学费已经突破了6万美元。《时代周刊》同期的封面文章《再造教育》,很大篇幅说到了成本问题。这篇文章着重是谈教育的网络化。文中称,目前美国教育模式日趋多元,比如同样上一门大学的《物理入门》课,在乔治敦大学上需要4200美元,在一个公立大学需要 1225-1399美元,在网络大学“凤凰大学”上需要1185美元,但如果通过试验性质的U dacity大学上,则不需要花钱。 Udacity 的模式,是通过网络上大课。这个模式现在成了一个运动,叫MOOC,亦即MassiveOpen Online Course,大批量开放式网络课程。现在有诸多机构在尝试,比如U dacity、Coursera和麻省理工、剑桥合作的非营利教育机构Edx。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是《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带来的教育革命》一书作者邦克教授(Curtis Bonk)。邦克在自己的图书和演讲中,到处宣讲“世界是开放的”。他自己也开设了一门MOOC课程《教育理念和技术工具》。一个美国教师,通过摄像头和网络,能把自己的课程上给巴基斯坦的小女孩,或是中国的下岗工人,这是一个谵妄现实主义般的情景。 对不满传统高校质量、成本和进入难度的学生和家庭来说,这种免费或者低价的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充满了诱惑。这种教育方法改变了教育版图,把教育者从本校、本地的局限中解放了出来,所以也吸引了很多老师。Coursera的创办人安德鲁·吴(AndrewNg)和德芬尼·科勒(D aphne Koller)本来都是斯坦福教授。科勒甚至从斯坦福请假,潜心从事MOOC事业。 这些大规模网络教育如果真能兴起,得到认证,或是得到雇主的认可,对于传统教育会有很大冲击。目前已经有了一些MOOC机构开始利用自己的大规模生源和雇主展开了一些合作,帮助雇主物色人才。借助这些全球化“大课”的网络,雇主可绕开传统的学位教育直接聘用学生。 在这种重新洗牌当中,出色的高校,还会有校友网络和学校资源等各种优势,立挽狂澜而不倒。而平庸的高校,成本降低不下来,教学质量又上不去,形同鸡肋,会打不过一些出色的网络学校或网络课程。 但网络学校自身不一定就有天然优势,它们也面临自己的瓶颈。根据《时代周刊》的报道,由于一些国家屏蔽了Youtube网站,使得基于Youtube授课的一些网络课程无法进行。即便在美国国内,我最近也得知,明尼苏达州援引早先制定的一项法律,认定Coursera之类机构提供的网络课程不符合该州认证规定,因而禁止该校课程。而经营了有一些年的网络学堂“凤凰大学”,因为生源下降,就业率低,也在宣布要关闭一些地区的授课设施。 世界的“扁平化”虽属大势,但沟沟坎坎势所难免。等新鲜劲过去,最终能赢得学生的,不是模式的独创,而将是可持续的教学质量和低成本的硬道理。百年老店式的传统大学也好,方兴未艾的网络学堂也好,都不能稳坐钓鱼台,大家是在不一样的平台上开展着同样的竞争。(作者系旅美教育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