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移动学习支持服务水平 扮演好“研究者、设计者、引导者”角色——湖南电大
经管教学部教授苏晓风在“新学习模式构建:教师的角色与作用”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网 时间: 2013-07-11  作者: 苏晓风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移动学习就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和移动设备,使学习者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获取学习资源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具有开放的、随时随地的、零散和非系统的特征。因此,为提高移动学习支持服务水平,保证学习效果,需要教师扮演好“研究者、设计者和引导者”三种角色。

  第一,移动学习的研究者。要使移动学习有效,教师首先就要对学习者的需求、能力、特征等进行调研分析。一是移动学习需求的调研。教师应针对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及在学习内容的理解、反应、领悟上的不同,进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调研分析。二是学习策略水平的研究。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时间管理、专心程度、信息加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种学习水平进行研究。三是学习者特征的研究。学习者的自然生理状况、学习动机、认知学习因素和学科背景等特征都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各个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下一步提供个性化支持服务奠定基础。

  第二,移动学习的设计者。在对学习需求、学习策略水平和学习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教师要对课程学习目标、资源、活动、考核进行移动学习应用和组合设计。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目标设计。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策略水平和学习者的特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进行课程学习目标的设计。二是以学习需求为主进行资源设计。移动学习资源具有呈现形式简洁、概括性较强、信息内容的承载量不大等问题。我们在实践中采取了“知识模块化分割”的思想,把学习内容分解成知识小模块—知识点—知识主题。三是以开放、交互、移动性为特征进行活动设计。由于移动学习是零散的、非系统的学习。因此,活动设计在促进学习有效中具有很重要地位。我们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学习活动中设计了“wiki讨论”“投资分析”等学、习活动,并用网络、QQ、邮箱、博客等移动学习方式随时随地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四是以提高能力为目的进行考核设计。传统的标准化试题考核,很难全面测评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也不能实现随学随考的移动学习模式。所以,我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设计了组合式的考核方式。五是进行组合设计。结合课程目标与移动学习方式,有效设计学习资源、活动、服务方式等。

  第三,移动学习的引导者。一是课程学习的思维引导者。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思维地图”,培养学生更清晰、更有条理、更有逻辑性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用“思维地图”的方式提高思考的效率,实现创新性思维的开展。二是知识迁移的导学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情境,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与反思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和探索的能力等,从而增强学习过程的有效性。三是学习过程的激励和督导者。针对成人工学矛盾、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动力不强的问题,教师要通过教学和管理的多项激励,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过程追踪、指导和评价。

  总之,高质量的学习资源建设是实现移动学习的基础,而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涉及资源内容、呈现形式、服务方式与学习者需求之间关系等各方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系统方法,按照国内外学习资源标准,建立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的移动学习资源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另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移动学习的支撑,这就需要教师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进行融合,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交流方式,实现学习者有效的学习。最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移动学习的关键。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变化,以及QQ、博客等技术的普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教学认知、教学操作、教学监控、教学探索能力,而且还要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社会性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可能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