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学习中心的建设原则和功能——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教授黄同华
在“终端制胜:国家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建设与运行”论坛上的演讲 |
中国网 时间: 2013-07-11 作者: 黄同华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
学习中心是远程教育院校在各地社区建立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底层组织机构,是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活动基地,是远程教育教学信息的双向活动通道和教学资源的集散地,是远程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向社区辐射、延伸的节点和终端。采取终端制胜战略,我认为是一种教育创新。 中心城市指的是一定区域内等级最高的城市,是这个区域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目前地区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实力以及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因此,如何让中心城市在学习中心建设中凸显其优势,严冰副校长给我们指出了“夯实基本盘、抢占制高点、壮大直属、关注企业”的思路和方向。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中心城市学习中心建设的理论依据有四个:一是耗散结构理论。主要回答的是开放的系统如何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中心城市电大的学习中心必须实践时间、空间、功能全方位的开放,才会有强劲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才会体现出优越性和先进性。二是过程管理理论。国家开放大学中心城市管理体系的重点是过程管理。比如服务规范化过程管理、学习过程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资源定性过程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管理等。三是系统管理理论。城市电大对学习中心的管理的层级性、系统性需要系统管理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城市电大与学习中心的关系,学习中心的管理方法、管理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媒体诸种系统要素。四是学校经营理论。中心城市学习中心作为教学终端,其经营的思想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效力为根本目的,以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分析经营环境,学习经营思想,明确经营目标,选择经营策略,实施经营操作。 在以上理论指导下,中心城市学习中心建设需要聚焦于学习中心的构成要素、功能等,最终建成机制灵活,运转有序,立体覆盖城乡、行业企业的远程办学实体,为一切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从而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根据远程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和国家开放大学“统一战略、共同平台、资源共享、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系统运行机制,中心城市学习中心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相适应原则。建立学习中心的内在动力源于该地区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发展水平。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简单化地人为推动或片面按主观意愿去建立学习中心,那么学习中心就会有名无实,甚至出现其它严重的问题。二是准入原则。在国家开放大学新的架构中,中心城市学习中心的设立需要建立准入制度。在现有的基层分校和行业企业建立学习中心,应对其即机构设置、硬件条件、人员配置和功能作用进行评价,符合条件者方可挂牌成立学习中心。三是开放性原则。中心城市学习中心作为学习终端,是承载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综合性开放教育平台。开放性应是其典型特征,即学习内涵、学习时间、学习资源、学习意识和学习理念的开放,做到既能满足一般消费成员的共性需求,又能满足现代人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四是制度化原则。学习中心需要以制度形式规范行为,实现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做好一切服务的基础,并通过申请ISO9001认证建立其管理规范和服务规范。五是互惠互利原则。城市电大与行业企业建立学习中心,应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满足双方的共同需求,既兼顾学习中心经营的利益,又满足城市电大发展的需求,使合作机制得到健康的发展。 中心城市学习中心在功能上要多样化,探索与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在原有的体系之外建立面向企业、行业、城乡等各类群体的学习中心,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这些领域的学习中心既有实体的学习场所,又要打造虚拟的网络空间,突出开放性、服务性和特色。在满足学历教育的同时,更要满足社区成员各种非学历教育的需求。同时,国家开放大学和城市电大也要在各个层面上给予支持配合,以保障学习中心的发展健康与有序运行。 青岛电大结合本区域的特点,重点对企业学习中心、行业学习中心和社区学习中心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探索:与海信集团合作成立了青岛电大海信学习中心,建立“需求导向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与青岛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监狱等单位合作,成立劳模班、新市民班、基层妇女干部班和监狱服刑人员班,为下一步行业学习中心建设和教学模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青岛市残联共同建立了残疾人学习中心,并在机制上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特殊性,探索家电修理、保健按摩等短平快的技能教育,使相当多的残疾人的就业、生存和服务社会有了更现实的价值;与青岛市技工教育协会组建了“学能联盟”,开启了“学校和协会合作,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学习提高技能,培养学习型人才”的有益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