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声里,他们隔山相望——记从巴中电大走出的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 |
中国网 时间: 2013-07-12 作者: 张文 文章来源: 本网讯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
廖占富是巴中电大通江工作站2008秋小教专业学员。那时他还是一个代课教师,为了追求教师梦想,进一步充实自己,他选择到电大学习。毕业后,廖占富参加了正式教师招聘考试,并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在分配工作时,廖占富没有因为成绩优异而行使优生择校权利,而是要求到大山深处更缺教师的庙子梁小学。翻过大山,他的妻子则在火天岗小学坚守。夫妻二人虽然隔山相望,但有一个共同信念:要让这里的孩子就近接受教育,未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人民日报》2013年6月7日要闻第六版《读书声里,他们隔山相望》一文报道了他们的感人事迹。 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火天岗村小学与庙子梁村小学,各自只有一名老师,他们是张兴琼和廖占富夫妇。两所小学隔山相望,夫妻俩也隔山相望。在这里,他们一起坚持了25年。 为了把两人“拴”在村里教娃娃,村民撮合她和“小伙子”结婚了。 张兴琼今年51岁,两鬓斑白。 1980年,张兴琼高中毕业。在四川巴中市通江县火天岗村,她是唯一念过高中的女生。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认为她会走出这个贫困闭塞的山村,但时任村支书的父亲说了一句话:“咱村的小学实在没有老师愿意来了,你去吧。”为此她留了下来,“村里太穷,读书人太少了。我不去,可能就真的没人去了。” 1988年,廖占富以高出录取线30多分的成绩考上一所著名大学,但体检不合格,被拒之门外。伤心无助之时,有人推荐他到火天岗村小任教,他就来了。 那时,火天岗村小有4名老师,已有8年教龄的张兴琼担任学校负责人。对于这位大姐姐,廖占富既敬重又钦佩,经常向她讨教。山里的条件太差,后来,其他两位老师相继离开了。 一天晚上,张兴琼的父亲来到廖占富的住处。“现在,学校就剩你和我闺女了,要是你们走了,娃娃们去哪里念书呢……” “干脆你们结婚吧!”老人冷不丁一句话,让廖占富愣住了。他知道,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拴”住他俩。可是一想到年龄,他犹豫起来。“小廖呀,你如果不和张老师结婚,她就要去外面工作了。为了这些娃娃们,你就同意吧!”村民们轮番劝说廖占富。终于,他同意了。 可张兴琼对这桩婚事也坚决不同意,她向往着外面的世界。但是,这次她依然没有拗过父亲。 1992年,两人结婚。从此,火天岗村小成了远近闻名的“夫妻小学”。 8岁的差距并未成为感情鸿沟。私下里,张兴琼依然称呼丈夫“小伙子”,廖占富也称妻子“琼姐”。上学放学的路上,两人还会偷偷牵牵手。 “每当有人考上大学,家长带着学生给我们放鞭炮,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张兴琼和廖占富承担着火天岗村小6个年级的教学,学生最多时有100多名,夫妻俩各负责三个年级。“一个教室坐了3个年级的学生,教一年级识字后要他们复习,马上又给二年级讲图画,在他们画画的时候,又给三年级讲数学。课间休息时要给学生蒸饭、烧菜。放学回家的时候,我们常常累得一路没话说。” 来村小上学,山路崎岖,安全令人揪心。雨雪天,他们要把住得远的学生送回家。 火天岗村的孩子管他们叫“廖爸爸”、“张妈妈”。廖占富有个百宝箱,有指甲剪、梳子、剃头刀、应急药……夫妇二人给学生剪指甲,理头发,帮着换洗衣服,还把小学周边的荒地开垦出来,种上白菜、葱苗,中午给学生们烧饭做菜。 渐渐地,这个曾经连高中生都难找的小村子,陆续有30多人考上了大学,不少学生成了致富能手。现在的火天岗村,公路已经四通八达,村民一家接一家地富裕了起来。 可是,他们的收入依旧微薄。几十年过去,廖占富和张兴琼的工资,开始每月20多元,现在每月400多元。有人劝他们:“这点工资,一包化肥都买不到,不如出去打工吧?” 夫妻俩也考虑过辞职打工,那是在2009年。那一年,女儿考上大学,儿子在读初中,他俩的工资根本付不起学费。张兴琼急得直掉泪:“算上扫盲班,村里我教过三代人,我却供不起自己儿女读书。”村民们知道了消息,都来劝说挽留,他们陷入两难。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幸运的事。县里组织了公办教师资格考试,廖占富以优异成绩通过,成了公办教师,工资也上调到每月两千多元。他俩欢天喜地地留了下来,不再想辞职的事。 “我们要是走了,谁来教娃娃呢?”张兴琼说,“每当有人考上大学,家长带着学生给我们放鞭炮,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隔了这么远,我觉得还是能听得见她给孩子们读书的声音。” 在庙子梁村小学门口,廖占富拿着手摇铃铛摇响了上课的铃声。一名迟到的小男孩飞奔而来,临进教室,他调皮地冲廖占富一笑。廖占富努努嘴,想表现出愤怒,最后却只是摸摸小男孩的脑袋:“你又迟到!” 庙子梁村小学位于海拔900米的庙子梁村口,除去廖占富的卧室兼厨房,只有一间教室。这里有两个年级、13名学生,仅有的一位老师就是廖占富。紧邻教室有一个火坑,天冷时,他会生上一堆火,孩子们围坐四周,边烤火边上课。 廖占富成为公办教师后,按规定,他可以优先选择学校,当时也有县城学校想调他。最终他去的不是县城,而是和火天岗村小隔山想望的庙子梁村小,“这里唯一的代课老师又走了,10多名学生没人教。” “这下火天岗村小就靠你一个人了,我不去,那边的学生就没学上了。”廖占富安慰张兴琼。 庙子梁离家太远,廖占富每隔几天才回来一次,家务活几乎都落在张兴琼身上。但她最牵挂的还是山那边的丈夫,“小伙子犟得很,感冒了从不吃药,每次都是我给他打针。现在他一个人,要是病了哪个管呢?” 火天岗每年11月就下雪,第二年4月才转暖。 有一年冬天,山里突降大雪,廖占富把学生送走,回到家已是晚上11点,但妻子还没回来。他找来火把,又往火天岗小学走,走到半路看到妻子正坐在雪地里,原来是送学生回家摔伤了脚。夫妻俩在雪地里抱头痛哭。 很孤单的时候,他们也会给对方打电话。有一次张兴琼在电话里说,“你不在这儿,我一点也不习惯!”这几乎是他听过的最温柔的话。她不知道,他会常常站在教室外,远眺她的方向,“隔着这么远,我觉得还是能听得见她给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廖占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