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颠覆与创新?”——中国远程教育青年论坛在京举办 |
中国网 时间: 2013-10-14 作者: 赵向华 文章来源: 本网讯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
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和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以“MOOC:颠覆与创新?”为主题的“中国远程教育青年学者论坛”2013年10月1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高校及教育企业的11位青年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论坛由北京邮电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勾学荣和《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总编辑冯琳主持。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严冰、国家开放大学校长助理杨孝堂出席论坛。国家开放大学相关部门人员近30人到会旁听。 近年来,超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风靡全球,在进入中国后受到广泛关注,并在不同层面引发各种争论。如何理解MOOC的内涵、特征、价值及潜力?MOOC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有怎样的启示?MOOC在教与学的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哪些特点?对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乃至终身学习的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MOOC发展与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构建、教育服务业发展等有怎样的关联,在产业及商业模式方面显现了怎样的路径?MOOC对中国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产生怎样的影响?MOOC为终身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想象与探索空间?针对上述相关论题,北京邮电大学李青,国家开放大学魏顺平、杜若,北京师范大学江丰光、王志军,清华大学李锋亮、北京大学张魁元、冯雪松、中央民族大学张洪涛,华南师范大学贾义敏,奥鹏远程教育中心王海荣等发表了学术演讲,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交流。 严冰结合本次论坛主题就青年学者如何提升教育研究质量谈了五点期望。一是要担当责任。目前国内教育研究水平尚待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学者,要有学术勇气,敢于向权威挑战,发挥优势,体现特点;二是要聚焦问题。要强调问题意识,要少一些“炮制的问题”,切忌学术研究太泛、太散和太贪;三是要关注实践。中国特色的理论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但必须来自本土实践,理论研究本身就是实践过程,一定要处理好决策者、实践者和研究者三者之间的有效联系。四是要重视方法。既重视提出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也要注重已有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的创造性应用。五是学风养成。目前中国学术生态并不理想,青年学者要耐得住寂寞,把握学术底线。在目前关于mooc的研究中,要特别注重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保持学术理性,梳理、问题抓住矛盾、研究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