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专栏 >> 中华儿女·电大之光 >>正文
国家开放大学——惠民生、促公平、增国力
中国网 时间: 2013-12-02  作者: 于旻生  文章来源: 《中华儿女》杂志  责任编辑: 马涛  编辑信箱


位于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国家开放大学”主题校史展

  2013年8月30日,央视评论员杨禹在新浪微博发贴:“国家开放大学,这是个什么大学?求解。”微博配图为国家开放大学总部大楼,此条微博当日转发253次,评论291次。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她是教育部直属,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打破时间、地域、身份限制,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一所新型高等学校。她的宗旨是惠民生、促公平、增国力。

  国家开放大学成立近两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云教室:漫步云端的学习体验

  2013年12月, 青海电大开放网络学院举办了题为《地域文化·青海省情》的讲座。这场讲座被同步传到海西州电大、海北州电大、果洛州电大等8个分教室的大屏幕上。在分教室里,坐满了各地的学员。他们随时拿起话筒向主讲人提问,讲座内容生动,形式新颖,气氛活跃,受到了农牧区学员的欢迎与好评。

  青海电大8所基层电大的云教室是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一期建设成果的体现。一期建设以援疆援藏为重点,面向西部边远地区共建设了63间云教室。其中新疆电大已经建立了19间云教室,分布在乌鲁木齐市2个直属教学点、1个巴楚直属教学点和16个地州分校,并将逐步建设成全面展示现代远程教育先进理念与建设成果的体验中心、实验中心和培训中心。2012年5月21日,全国电大系统首个“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在北海电大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新疆兵团分部在2013年12月利用云教室进行远程答辩,共计千余人次,师生反映效果良好。各地云教室都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于教学中,学校在一期的基础上将尽快启动第二期云教室的建设。

  作为一所新型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特别关注为教育不利地区和不利人群提供教育服务,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开放大学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的战略规划,并将建设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优先选择中西部的一线学习中心,最大限度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学生手中。

  “云教室”项目是国家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云平台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将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中西部教育发展均衡,扩大基层、农村、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机会。

  作为最先进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典范,国家开放大学的云教室实现了在线面授教学、远程实时教学、课程实时录播、网络直播教学、视频会议、远程面试与答辩、网络考试与考试监控等功能。同时,能为学习者提供多终端学习等全方位学习体验,可以支持并满足各种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会议、考试等教学业务的开展。

  五分钟课程网: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拿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婉言谢绝。”这是2013年5月30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到国家开放大学进行调研时观看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的微课程:《罗斯福的三个面包》。这门课程形式新颖,用生动事例讲述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用理论,得到了鲁部长的称赞。

  在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上,学习者既可以通过《教你学做基本戚风蛋糕》这样的视频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水平,还可以通过《合唱知识》等音乐课程来丰富自己的艺术生活。登陆该网站犹如进入了一个摆放着各种精美书籍的文艺小书店,学习者可以在里面随时随地地闲逛,既可以寻觅到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的“心灵鸡汤”,也可以找到让自己放松的“现磨咖啡”。当然最重要的是当你准备结账离开时会发现,这里的一切资源都是免费的,系列五分钟课程将满足社会成员在衣、食、住、行、学等方面的知识需求,对提升大众的幸福生活指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上,学习者可以畅游在“学习空间、专题、名师、机构频道、个人分享区”等不同的学习版块间,这些版块如同小秘书一样帮助学习者记录学习过程、辨别学习兴趣、寻找学友。在“名师”版块,学习者可以零距离和名师大家接触,一览他们授课的风采;在“专题”版块,学习者可以通过一系列课程的学习来系统理解某一理论,比如《中国雕塑的艺术特征》;在“培训”版块,学习者可以参与到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中来,更加深入地了解五分钟课程的前世今生。

  此外,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突出了学习者的参与性,学习者可以在网站上注册自己的账号,在“空间”、“小组”和“个人分享区”的栏目中建立自己的专属空间,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果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或者是美食达人,那么可以加入到“花花世界摄影展”、“我的私房菜”等令自己感兴趣的小组,结交到志同道合的学友,进而成为微课程学习达人。在五分钟课程网上你会发现学习不再那么无聊和吃力,边学、边玩、边交朋友正在变为一种可能。

  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课程资源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且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进行成果的转换,由此获得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或文化休闲教育等学分,使得学习者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截止到目前,学校已经通过现有资源改造、自建、合作等方式建设了近10000个5分钟课程。3年内,计划建设完成30000个涉及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覆盖数百个学科领域的“5分钟课程”教学资源。五分钟课程网将成为优质微、小课程资源汇聚、共享、学习的公共平台,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促进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推广与应用。国家开放大学未来将依托这些五分钟课程资源,方便地组合、生成服务于不同教育目的、不同教育形式的课程,为各级各类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分钟课程网自2013年7月上线以来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众多媒体的肯定。其中中国青年杂志刊文《五分钟课程,正正好》中一句话概括五分钟课程便是:微而美,小而盛,五分钟课程代表的微课程理所当然将成为逐渐风靡的学习方式。

  学分银行: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在互联时代,学习已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人们在不同阶段、不同场所、通过不同途径所获得的学习成果,能否得到权威认证、积累与转换呢?

  为适应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适应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需要,国家开放大学承担了教育部“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具备学分认证、转换、存取等功能的学分银行,为学习者建立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对学习者各种学习成果进行认定、换算和兑换,授予相应证书,从而实现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与转换,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之间的沟通与衔接,逐步消融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界线。

  一次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是这样实现的:学习者首先要进入学分银行注册学习账户,申报学习成果,其携带的学习成果依据认证单元标准转换成学分银行的基准学分。经过学分积累后,可以向颁证机构提出学分转换申请。根据相应的转换规则,就可以将基准学分转化成颁证机构认可的实效学分,最终获得对应的课程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层次的学历证书等学习成果。

  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精神,国家开放大学启动了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建设单位在承担“国家‘学分银行’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电大(开放大学)中遴选,经专家评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等13家成为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分中心(认证点)首批试点建设单位。各认证分中心(认证点)将根据统一部署,按照试点工作目标及有关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开展相关基础调研、学习账户和终身学习档案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及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工作,积极探索学习成果认证中心建设、服务与管理模式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形成规范,创建示范,为建立和完善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证服务体系贡献力量,推动国家开放大学在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立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2013年12月6日,“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部分的7个子课题在国家开放大学结题。项目组将结合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的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制度构建的关键环节的建设,如标准制定、信息管理平台、认证服务体系、学习成果互认联盟,以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改革和事业发展。

  特色教育:为梦想者插上飞翔的翅膀

  “‘我们的同学 我们的榜样’相片墙上展示的是我们的优秀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行各业,有全国‘两会’代表,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残奥会冠军等等,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2013年7月4日,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对前来参观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国家开放大学’主题校史展的观众的讲解。

  国家开放大学秉承开放教育理念,为一切有能力、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服务,特别关注少数民族、军队士官、农民、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和弱势群体,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2002年8月,与西藏大学“牵手”成立西藏学院,将远程教育送到雪域高原。截至2013年12月31日,西藏学院在拉萨、日喀则、山南建立了3个教学点,开设法学、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会计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等7个专升本科专业和法学、行政管理、会计学、护理学、现代文学、计算机及应用等6个专科专业,累计招生7618人,毕业3772人。

  同时,学校还在新疆、内蒙古等地开展“双语”教学,为当地培养了大批人才。汉语言文学(双语)专业的毕业生排丽旦出生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她既是电大双语教学的受益者,又是双语教学的传播者。大学毕业后,排丽旦来到克孜勒苏电视大学教师岗位。她在汉语和维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沟通不再困难,让交流变得顺畅,让社会变得更和谐,排丽旦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她也一直在为这一神圣的职业默默耕耘着。

  为了使部队士官“不出营门上大学”的梦想成为现实,为建设学习型军营创造条件,从2001年起,学校先后成立了八一学院、总参学院、空军学院,面向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根据军队特点依托军队建制、军事院校组建教学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采取开放教育方式,运用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军队内部开展士官远程学历教育。截止至2013年12月31日,三所学院共设立教学点、学习点699个,累计招生241703人,毕业140883人,为部队培养出了一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此外,先后有12万名士官参加了教育培训,增强了士官退役后二次就业的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八一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何祥美,先后掌握了伞机降、潜水、飞行、狙击等30多种作战本领,由于其过硬的技术,他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全军优秀青年标兵”、“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以及“2010感动中国人物”。

  此外,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人才的培养,由学校全面组织实施的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从2004年启动以来,经过十年的试点,毕业的17万农民大学生成为当地科学发展的领头雁、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骨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葛凌腾钻研葡萄种植,成为浙江有名的“葡萄大王”,在美丽的天台山下始丰溪畔,他一手创办的九穗儿生态种植园面积近600亩,所种植的葡萄以品质优、效益好闻名于当地,亩产值最高可达5万元以上,被当地领导赞誉为“不是种葡萄,而是种‘黄金’!”此外,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学生邹存亮,被誉为“当代愚公”,他带领大岭山人民在石头缝里种桃树,建设新农村,实现了致富的目标。

  为了使残疾人能够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的机会,2004年残疾人教育学院挂牌成立,面向全国残疾人开展适合于他们实际需要的相应层次的教育,包括高等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他们掌握技能、融入社会、寻求发展提供相应支撑,为提高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开辟途径。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学院在全国省会或中心城市设立地方学院和教学中心42个,累计招生10178人,毕业4360人。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被誉为“坐在轮椅上的天使”的董明身残志坚,利用在电大学到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为四川地震灾区的受难同胞和军区的1000多名战士做心理辅导,成为中国第一位残疾人抗震救灾心理干预志愿者。她不仅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共青团十七大代表,还是北京、伦敦奥运会火炬手,并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无独有偶,学院毕业生、被誉为“中国的菲尔普斯”的杨博尊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自己的奥运冠军之梦。他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全国五四杰出青年称号、全国优秀运动员和先进个人称号。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在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人们在电脑上、在手机上进入国家开放大学的门户网站,就可以找到感兴趣的学习资源。此外,在遍布全国的学习中心都可以得到线下学习支持服务。不管是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还是平时的工作经历,都可以通过学分银行转换成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兑换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惠民生、促公平、增国力,时时、处处、人人,国家开放大学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