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MOOC:颠覆与创新? >> 主题演讲 >>正文
我国开放大学系统在MOOC热潮中的疑惑与应对——国家开放大学教学资源管理处
副处长,副研究员杜若在“MOOC:颠覆与创新?”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网 时间: 2014-01-21  作者: 杜若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从远程教育实践领域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Moocs热潮有一些疑惑。疑惑之一,中央电大自成立之初的第一堂电视课就是公开的,现在我们的网络课程资源、视频课都是秉承名师名教的理念而建设,也都在我们的学习平台上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访问量非常大,那么它们是不是Moocs?我认为二者是形似的,但在背后的运作机制和教学要求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疑惑之二, Moocs的几个特征,比如高质量课程内容、短视频设计、活跃的论坛社区、新型测评方式(互评价)、大规模学习者、强辐射性,与理想当中远程教育精品课程的特征大同小异,但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建设精品课程时是否都做到了?疑惑之三,如果Moocs的学分得到官方承认,那么我们远程教育能够做什么?疑惑之四,现在国内学习Moocs的人群可能存在共性,比如具有较高的学习意愿,有相对空闲的时间,以及可能会对课程注册学习的成本比较敏感,更愿意选择免费的课程进行学习,那这些人会不会选择我们远程教育机构提供的开放的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他们更看重什么样的网络课程?

  Moocs到底会给远程教育带来什么影响,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清华、北大、复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加入国外的Moocs网站,教育部相关人士表示要考虑对Moocs的在线学分进行认证。作为教学点覆盖全国的远程教育机构,我们开放大学系统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是加入发展势头迅猛的Coursera、edX,亦或是打造自己的Moocs品牌,还是静观其变?

  我想,首先应该是借鉴他人经验。我们可以借鉴Moocs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丰富、更新我们自己课程的学习内容;可以借鉴coursera平台的经验,提升学习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可以改善我们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改变现有教师一人服务多名学生的现状,实现关键问题教师解答,一般问题网络学习社区解答的多对多的模式;还可以将评价模式的多元化以及互评、自评等多种评价模式应用于我们的课程测评的设计与实践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偏好自动推送学习资源,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的指导等。英国开放大学联合了英国的20多所高校及大英博物馆、英国文化委员会等机构推出了Futurelearn平台和开放课程。尽管这个平台的运作模式、学习支持的机制等尚不明确,但该平台非常强调高校的自主性,即由各个高校自己决定怎么考试、认证、是不是收费等,而不是强制采用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机制,我个人认为,这一点是非常可取的。另外,还要研究并遵循互联网传播的特质,只有精彩的内容、积极的互动、快速的相应、快捷的访问才能吸引更多学习者关注并使用我们的课程。我们要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有支持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将其整合形成基于网络大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各种模块化的服务。具体来说,比如把现有的课程学习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形成模块化、多入口、多出口的,更加适用和更灵活的课程,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在已有基础上加强教学视频设计和制作能力,发挥我们的特色,与其他机构进行相关合作,汇聚优质视频资源;我们有三十多年的组织大规模考试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为其他机构提供考试相关服务。还可以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师按学科汇聚各种优质资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公开课、Moocs、微课程,这些貌似新生的教育产品,只有落地才能生存下去,我们已经拥有并且还要不断培养这种“落地”的核心能力,既可以服务于自己,也可以服务于他人。

  第三是拓展不同领域。国家开放大学的Moocs可以尝试更多的形式,比如采用“5分钟课程(自主学习)+翻转课堂”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或者将我们的网络视频公开课加以改造,使得时长更灵活,内容更紧凑,并以视频标签技术方式加入互动和测评;以面向社会公众的非学历课程为试点,做好用户分析和市场细分,探索课程平台运营模式和机制。目的是让公众有机会体验和了解我们的课程,从而选择我们提供的各种教育类服务。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向不同的人群和领域拓展,比如服务传统高校的学生和需要升职的职业人,或提供行业、企业培训,向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的群体提供基于课程的学习服务。通过我们聚合各种优质学习资源,加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引导、支持和服务,打造我们自己的Moocs,体现作为一所国立的、新型开放大学传播知识、弘扬文化、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彰显我们的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