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广角 >> 国内资讯 >>正文
部分大学办成“职业培训所”又何妨
中国网 时间: 2014-05-21  作者: 周云  文章来源: 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近日,有学者撰文指出,一本院校有沦为职业培训所的趋向,教育部门和社会都用就业率来评价所有大学,于是,家长们关注的还是好就业的专业,导致大家在追逐热门专业过程中,变得盲目而功利。

  首先必须指出,就我国的情况来说,大部分的大学就是应该办成职业培训所。高等教育应该分层培养,一部分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一部分培养研究型、通识型的精英人才。但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自身,长期以来混沌不清,一锅乱炖。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四不像”,说是研究型人才吧,却是大面积的质量下滑,无法胜任研究工作;说是应用型人才吧,却顶着大学生的头衔,不屑于到一些技能型岗位上去,即便是去了,也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也正是如此,教育部目前正在酝酿将600余所高校转型为职业教育,而其余一部分高校实行精英教育,通识教育。毫无疑问,这是正确的方向。

  那么这小部分的大学,主要是一本院校的大学,进行的所谓精英教育、通识教育应该教什么?我想这里的精英,不应该是时下社会上盛行的成功学意义上的精英,不是说掌握更多的资源就是精英,而是说,能够承担起专业责任之外更多的社会责任的人才,才是精英。一本院校,应该成为培养这一类的精英的机构。当然,专业知识仍然应该是首位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大学的教育,就到此为止,专业、技术、技能的教育几乎占据了大学学习的全部时间,其他方面的教育,则付之阙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说是高级技工人才;而这样培养人才的高校,只能说是高级技工培训班。

  因此,作为精英教育,在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有通知教育,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合理的价值观以及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这方面的教育完全可以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大学的学制,本来就有为各种教育活动预留的时间。

  大学对于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并非不能为,而是不作为。这部分原因是大学面对全社会的功利化氛围,没有超脱,而是曲意逢迎乃至合为一体。此外,也有一些难言之隐。著名的根叔校长不久前刚说过,“我也曾希望我们的人格教育、公民教育不要被淹没和遮蔽,也曾想过能不能稍微改变一下。然而,作为校长的我却胆怯了。如今只能徒有遗憾了!”个中滋味,值得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