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 |
中国网 时间: 2014-10-27 作者: 潘超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资讯)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
“立交桥”可以把零散的学习活动转化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记者:2012年6月,职成司委托国开开展“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研究与实践”项目。我国关于学分银行的探索,形式多样,领域也多样。教育部选择在这个时间段启动国家级学分银行试点项目的必要性是什么? 葛道凯:《纲要》中有几个社会比较关注的地方,第一个是4%,第二个是高考,第三个是“立交桥”。4%在2012年年底已经实现。对于高考,国家成立了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门为教育考试改革做顶层设计。“立交桥”也是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纲要》明确提出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用723个字把教育领域要做的改革讲得非常充分。其中,又对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日前,国务院已正式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再次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由此不仅可以看出国家对建设终身学习“立交桥”的迫切要求,也证明了启动这个项目的必要性。 终身学习“立交桥”是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一定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大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种需求不仅仅是大众对子女教育的需求,更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众本身对不断接受教育的需求。因此,原来注重适龄人口的教育体系必然要发生变化。怎么转变?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类型是多样化的,仅学历继续教育就有十种类型——函授、夜大、成人脱产班、电大、自考、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博士教育、专业学位教育、网络教育和开放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类型更多,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各部委及行业组织根据行业需求开发的行业证书培训,各类职工教育、岗位培训,还有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社会培训,包括语言培训、IT技术培训、升学就业培训等等。虽然我们进行了这么多的学历、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但各种教育形式自成体系,学习成果难以顺畅地相互衔接。在学习成果的认可上,注重认可终结性成果,轻视阶段性成果。因此,我们就自然想到需要有一座沟通各种学历教育与各种非学历教育的“立交桥”,把零散的学习活动转化成一个连续的过程。 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建设终身学习“立交桥”应该从何处起步?最基础的工作是什么?2012年立项的“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研究与实践”项目就是要做这件基础性的事情,是从国家层面对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进行研究和实践探索。 对于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探索,并不是零基础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根据国际劳工组织2010 年发布的《国家资格框架的实施和影响:16 个国家的研究报告》,世界上已有 150多个国家在开发或者已经实施了某种类型的资格框架。 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的关键在于“桥梁”和“桥墩” 记者:具体来说,启动“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研究与实践”项目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葛道凯: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是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立交桥,这个“桥”由桥梁和桥墩组成。其中,学习成果框架和学习成果认证办法等是“桥梁”,学分标准、(单个)学习成果标准、质量保证体系、档案系统等是“桥墩”。这是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基础性工程,桥要想好用、实用,桥梁的布局一定要科学、符合实际需要,桥墩一定要坚固、耐用。 因此,项目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这个“立交桥”的整体设计方案。要借鉴国际范式,结合中国国情,进行顶层设计,并通过局部验证性实践,对制度构建的关键环节进行完善,从而为制度的全面试点实施打下基础。通俗点说就是要画好设计图,选好址,并且打好几个基础桩。 记者:现在,项目的主体研究成果已经初步形成,项目也进入到了收官阶段。您觉得项目完成了预期的目标了吗? 葛道凯:这是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更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行业、多领域的不同利益主体和资格管理机构。如何将不同的利益主体统一到共同的目标追求之下?需要突破。因此项目建设的难度很大。但面对国家良好的发展机遇,有国家开放大学几十年的办学积淀,有社会各界特别是各行业部委的支持,有专业的研究队伍,我一直对项目建设充满信心。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项目最重要的成果就在于对终身学习“立交桥”基础性工程,即“桥梁”、“桥墩”的设计和验证。 作为“桥梁”,学习成果框架和学习成果认证办法是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核心,它是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能够实现沟通与衔接的“转换器”和“操作手册”。这是一个创新性的进步,它具有国际上通行的资格框架的功能,通过相关标准和规范,可提升学习成果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可转换性,为沟通和衔接架起了“桥”。 学习成果框架的实质是学习成果的等级系统,它必须以一套可以融通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标准体系为基础。标准是度量学习成果多少和价值的基准和标尺,不仅要有学分标准,还要有(单个)学习成果标准,也就是认证单元。认证单元是什么?它是描述学习成果性质和作用的最小单位,是对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进行“估价定值”的基础。 因此可以说,基于学习成果框架,开发不同行业领域的认证单元标准就是建造“立交桥”最重要的“桥墩”。这方面国家开放大学做了大量工作,他们自主研发了《标准制定指导手册》,并指导25家部委、行业、企业、高校等单位开发了涉及IT、信息安全、物流、金融、教育、机械等领域近1500个认证单元标准。 有了学分标准、(单个)学习成果标准,还要有确保认证和转换工作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这是“立交桥”能够“安身立命”的机制保障。此外,实际运行中,要真正实现学习成果的转换,还需要为每位学习者建立学习账户和终身学习档案,学习者通过学习账户和终身学习档案可以记录学习进程、存取和兑换学分,查询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规划下一步的学习目标等。 记者:该项目之后,还计划开展哪些后续工作? 葛道凯:迄今已经取得的进展让人欣慰。但再好的成果,如果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其价值都是不足为道的。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大范围的试点,积累经验、完善设计,致力于能够实际运行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是下一步当然的努力方向。希望有关部委和行业组织、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机构关注、支持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把良好愿望转变成鼓励和行动。希望国家开放大学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组织有关方面进行有效的试点试验,为集成国家层面的“立交桥”汇智聚力。 (本文选自2014年《中国远程教育》资讯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