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强大力量
——中央电大副校长、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工作组组长严冰专访
中国网 时间: 2011-11-29  作者: 李桂云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文远  编辑信箱

[记者]:

  中央电大自2010年8月开展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调研工作,历时近一年时间,共收到来自38家省级电大提交的试点工作的总结报告。在此基础之上,调研组对北京、河北、河南、湖南、贵州、浙江、宁波、福建等八个省市广播电视大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这次调研工作的主要出发点是什么?

[严冰]:

  我是2008年提出要开展这项调研的。论证时我反复强调这次是结合试点总结进行“调研”,不同于以往大家更熟悉的教学检查或者评估。调研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两方面,一是试点实施情况,二是下阶段该怎么办。再具体地说,就是16个字: 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梳理问题,研究思路。

  不管试点是不是还要继续进行,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我们都要认真研究这些年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在“办好开放大学”的进程中如何更加有效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教育服务。

[记者]:

  我看到您在“一村一计划”启动时写的一篇文章,里面说此举立即引起了颇为强烈的社会反响,叫好者认为这个计划是“为农村撒播的星星之火”,但也有人认为虽然其初衷“无可置疑”,但各种障碍使得计划“前景堪忧”,还有人称这个计划是个“大泡沫”,只是有关部门“作秀”而已。我想问的是,中央电大组织实施、全国电大参与试点的教育部“一村一计划”试点工作,在教育部没有任何经费投入及相应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已经坚持做了七年,不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吗?

[严冰]:

  有人肯定电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体现了社会责任,体现了电大的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这么说当然没错,但是更应该看到,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放到广播电视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去考察,放到广播电视大学探索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发展道路的进程中去考察,可以发现,电大必须向下延伸,必须为“三农”服务。我始终认为,电大在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为“三农”服务,包括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大的要求,或者说是电大这样的学校本来就应该承担的任务和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电大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所在,是电大出于自身定位和发展需要的战略选择。我曾经多次谈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电大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四个面向”办学方向,实施进一步扩大开放、向下延伸战略,为“三农”服务的重要“抓手”;是探索并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进一步增强远程教育开放性、适应性、多样性的教改“特区”;是着眼于今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升系统办学综合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电大尤其是基层电大在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争取更多支持,在为“三农”服务的同时扩大自身发展空间的重要“契机”。

  这里要说的是,电大很早就重视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并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比如中央电大1999年出台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出要重点实施的6个项目之一,就是“为‘三农’服务项目”。教育部办公厅于2004年2月5日转发的中央电大制定的《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要积极开展为“三农”服务的学历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主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教育培训、进一步搞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积极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等。“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启动后,成为电大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工作重点。

  另外,电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还是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许多支持的。尤其是许多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使试点工作有了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如果没有这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恐怕很难开展起来,也很难取得这样大的进展。

[记者]:

  通过总结与调研,“一村一”工作中有哪些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严冰]: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必须坚持咬定“农”字不放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要突出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就地培养“扎根农村、献身农业”的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说得更明确一点,重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我曾从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摘录出几句话并作了些阐释。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或者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现代农业发展,要通过培育新型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怎样培育新型农民呢?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训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明确地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指明了努力方向。

  关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还可以拎出四个关键词: 城乡统筹、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终身教育体系、整合利用全社会资源的机制。去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出了意见。其中强调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大中城市要发挥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措施之一就是“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落实到省或者自治区电大,甚至包括相当多的中心城市电大,我认为城乡统筹应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办学指导思想。继续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也是我们探索如何按照城乡统筹的指导思想,推进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考察浙江电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时,对浙江电大在该省以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新思维,致力于打破城乡教育等公共资源不均等的制约瓶颈的背景下进行的创新探索,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认为这些探索体现了试点的努力方向,也显示了远程教育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前景。

  坦率地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的实际进展,与当年的初衷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在有些方面又是必然的。有些设计可能有些超前,毕竟我们不能超越所处的教育发展内部、外部环境,这是一个过程。但我们这些做事的人,自己不能忘记这个计划的初衷。比如,我记得上次接受你们采访时谈到,项目试点的初期,我们确定以学历教育切入,逐步再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结合起来,这是符合实际的,否则很难推进。另外,管理、种植、养殖三大科类专业中,学生比例大致是8: 1: 1,农村管理干部占了80%,这也符合农村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尤其是适应了组织部门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需求,试点因而得到地方党委和政策的重视和支持,否则试点恐怕不可能得到现在这么大的进展。但我们强调不能因此忽视种植、养殖类等专业的课程建设及教学资源建设,暂时没有很多学生的专业不能轻易取消,资源需要积累,模式需要探索。其实,目前有的地区这几个科类学生的比例已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种植、养殖类专业学生所占比例有较大增长。应看到这种需求的变化,办学指导思想要明确,专业、课程及教学建设和教学支持服务等,都要适应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这种变化。

  我们还应该看到,社会环境以及农村教育环境也在变化,正变得越来越有利。同时,随着开放大学的建设,其面向农村开展远程教育、根据农村学习者的特点提供良好支持服务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再者,随着终身教育理念越来越为社会广泛接受,人们学习的自觉性也越来越高。农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都会出现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很可能,随着农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以后“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这样的培养模式反而不能适应他们的需求了,应该继续进行创新探索。

[记者]:

  结合这次调研与总结, “一村一”近期有哪些新思路?

[严冰]:

  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关键问题一是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能否适应农村教育需求,二是在延伸的过程中能否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我们要继续探索并构建符合我国农村实际,体现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确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也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作为教学改革特区,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这些教学改革尝试总体看效果是明显的,但随着需求的发展变化,在新形势下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要有新的思路和措施。当前重点还是抓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指导方针,理清发展思路;二是落实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质量;三是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培养模式;四是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能力;五是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教学机制。这次调研总结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比如,中央电大刚刚发了文件,决定依托电大系统,并与社会各方面合作,建设100门直接服务于“三农”的特色课程,解决试点专业课程(主要指种养业方面的课程)本土适应性问题。这些课程建成后,经过规定的课程评价程序,进入课程平台,成为统设课程,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派生专业。中央电大还有意通过这批课程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国电大“三农”特色课程的建设能力,以及聚合、整合“三农”所需要的课程资源的综合能力,探索优质课程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

  我们还正在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和终身学习理念,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课程整合或重构为新的课程,建设一个“大学生村官学习网”。大学生村官是什么专业背景的都有,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不太了解农业、农村、农民。大学生村官只有了解“三农”,才有服务农村甚至扎根农村的可能。“大学生村官学习网”就是要免费为他们提供这些课程,建成之后,也可以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的终身学习,为农村社区教育及相关技术培训等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支持。我们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这个网站达到万门课程,其中多由小课程组成。比如谁要种植某种果树,立刻就可以在上面找到一门单独针对这种果树种植的课程。还有关于怎么防治病虫害,怎么深加工等,课程很小但是很实用。当然,上万门课程资源并不都是我们自己建,要聚合、整合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课程资源。

[记者]:

  目前中央电大正在开展国家开放大学的筹备与建设工作,作为筹备组副组长,请您谈谈在“国开”框架内,“一村一”将肩负怎样的历史使命?

[严冰]: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好几次提到“办学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强调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特别关注广大基层、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随着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的“重中之重”,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是个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根据国家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我们要深入研究如何为我国农村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为农村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服务。还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特别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电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当然以后也有可能不叫这个名称了——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哪些新的可能性,以及逐步实现这些新的可能性的路径。 这些年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在国家开放大学框架内进一步谋划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了实践依据,同时国家开放大学的几个改革重点都有可能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有所突破,包括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也就是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作为国家开放大学的“教改特区”,在整个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有可能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我相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或者更进一步说,未来国家开放大学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会有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三农”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归根到底,为中国农村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为农村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服务,一定是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据此,我们现在总结七年来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的情况,就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相信政府会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即使由于各种原因暂时还是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这总是国家开放大学必须做的事。

[记者]:

  “一村一”工作开展七年来,可谓困难重重,取得今天的成绩非常不易。未来之路可能依然坎坷,您觉得“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中国能走多远?

[严冰]: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启动时,我就曾说,农村教育被普遍认为既是“重中之重”又是“难上加难”的事,而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社会还未能为远程教育服务“三农”提供相应的教育发展环境,包括“三农”本身的现状也有诸多制约因素,以“城市本位”为特点的现行教育体制也有许多不适应。最要紧的还是要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难而上,并且脚踏实地去做,在实践中不断地突破障碍、破解难题。我在一次研讨会上还说过,教育的价值,学校的价值,最终是通过所培养的学生群体体现出来的。教育工作者都会因为自己所培养的学生而有一种成就感,从学生身上感悟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电大的教育工作者同样会有这样的成就感,但往往还伴随着一些负疚感: 我们是不是能为农业、农村、农民及农村学习者做得更多、做得更好?怎么才能做得更多更好?

  我相信外部环境会越来越好。因为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三农”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就必须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如果中国农村教育没有大的变化,中国的教育改革什么时候都不能说是成功的。

  这里我要炒炒冷饭。好多年以前,陶行知就说“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因为“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提出要“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他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在陶行知看来,“这种活的教育,不是教育界或任何团体单独办得成的,我们要有一个大规模联合的,就是教育与农业携手”,“但要求其充分有效,教育更须与别的伟大势力携手”。现在学校对于农村学生的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似乎就是让他们离开农村。我们当然不能反对农村的孩子通过接受教育离开农村,但就整个国家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言,确实要有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专门人才,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同样应该得到接受较高质量教育,包括终身学习的机会,否则农村怎么变化、怎么发展呢?面向农村开展远程开放教育,陶行知所说的“活的教育”是个努力的方向,当然应该不断注入新的内涵。

  我们还要看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只是电大面向农村开展的有可能直接有效服务于“三农”的一种尝试,电大还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同时,电大按其定位和能力也绝无可能包打天下,要充分肯定,但也不能过高评价电大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村变革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所发挥的作用。事实上,这些年来许多机构、许多人都做出了努力,今后,还需要各有关方面乃至全社会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