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广播电视大学首届好新闻评选 >> 学校 >> 贵州电大 >> 正文
努力建设一流的远程开放大学——纪念贵州电大建校30周年
中国网 时间: 2010-12-09  作者: 李近华 汤会琳  文章来源: 《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 陶子  编辑信箱

  据《贵州日报》6月23日报道:因改革而诞生,因开放而蓬勃,从蹒跚起步到三十而立,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正以迅猛的速度超常规发展。三十年,经历了创业、创优、创新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见证了一代代电大人筚路蓝缕,艰辛创业的步履,述说着电大学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光荣和梦想。三十春秋,留下一串串坚实而美丽的足印。

  三十年,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既经历过坎坷与曲折,也拥有过荣耀与辉煌。三十年春秋轮回弹指而过,三十年与时俱进风华正茂。站在新起点,回眸三十年发展的轨迹,那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恢弘画卷,那一个个激荡人心的响亮音符,汇聚成气势雄浑的宏大乐章!

  在创业中发展

  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与我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同步。1978年2月6日,小平同志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呈送的《关于筹备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上亲笔批示,同意创办广播电视大学。

  1979年初,贵州电大筹备组几位同志用下拨的14万元开办费,借用贵州函授学院的两间陈旧教室作办公室开始了招生办学。1979年2月6日,贵州电大与中央电大和其他28所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大同时开学,2月8日华罗庚主讲了第一堂课。1979年3月10日,贵州省革命委员会(79)黔通字第31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建立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从此,电大教育在贵州大地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贵州电大的建设发展:创办初期两次全省电大工作会议,都是在省领导申云浦亲自主持下召开的,1980年在省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政府主要领导作了“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办电大”的重要指示。副省长王秉鋆、徐采栋先后担任贵州电大的校长,政务再忙也经常到学校检查工作。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从建校起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边办学边建设,克服重重困难,不仅为“文革”中被耽误的一代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数万没有机会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成人走进了远程教育的大课堂,圆了数万学子上大学的梦想,为缓解贵州改革开放初期人才严重短缺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从1979年到1999年,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走过了一条艰难创业、风雨兼程、开拓创新、成绩辉煌的办学道路。对建设具有贵州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和开创性实践,将贵州电大初步建成了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正在发展中的远程教育开放大学。

  1992年,贵州电大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称号。

  在创新中跨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贵州电大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2000年以前全省电大系统校园面积窄小、教学和实验用房陈旧,教学现代化水平较低,教学观念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各种媒体的教学资源还没有开始建设,整个教学模式、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仍然停留在利用文字教材和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为了迅速改变落后面貌,从2000年起,贵州电大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高校扩招的机遇;抓住实施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机遇;抓住贵州省对高校投资方式的改变等4个重大机遇,经过不懈的努力,形成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争创一流”的贵州电大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引导下,学校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留下了一个个铿锵的足音,写下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在“十五”期间,以较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了教育部“试点项目”中期评估,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基本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基本建设有了显著的变化。以贵州现代远程教育大楼为标志,完成了教学实验楼改造和校园美化绿化工程,省校办学条件根本改善,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化办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以网络一期和二期工程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省电大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大力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供了条件。

  ——初步构建了适应贵州山区乃至西部地区的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创立了以流动实验室为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被中央电大誉为“贵州电大实验模式”。

  ——注重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和各兄弟电大的优质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实行了一系列队伍建设工程,教学、管理、科研、技术四支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尤其是教师的数量、学历、层次、结构和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基本满足了办学需要。

  ——加强系统建设,实施“55585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夯实了现代远程教育基础。

  ——教学成果层出不穷,并屡屡获奖。在“十五”期间的两次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五项。在贵州省第五次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中,我校荣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与另一所省属重点高校并列第二名。2004年我校《贵州省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理论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至2005年来我校教师共发表与成人教育相关的论文160多篇。

  ——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学历教育办学规模“十五”比“九五”增长了2.46倍,在校生由1万多人上升到3万人左右。

  ——确保办学经费的有效投入,全面夯实现代远程教育基础。“十五”期间全电大系统累计总投入资金1.5亿元,是前25年间总投入的4.06倍。其中省校投入0.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各级电大办学条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

  在跨越中谱新篇

  进入“十一五”时期,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的开展,提出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创建开放教育品牌,促进学校由管理教学型向教学管理型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学校紧紧围绕抓好金阳校区建设和创办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两大任务,扎实推进九项工程,集中精力搞建设,开拓创新促改革,脚踏实地谋发展。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全国总结性评估中取得“优秀”的好成绩。随着金阳校区一、二期项目基本完工和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创建,学校在办好远程开放教育的同时,又取得了独立举办一所普通高等学校的资格,拓展了电大生存和发展空间,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本设施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由2000年的占地面积20多亩地,经过“十五”尤其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扩大到现在的500多亩地,增长了近20倍;校舍由1万多平方米扩大到18万多平方米,增长了近十八倍。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完整、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三个校区,即金阳校区、八鸽岩路校区及正在开发建设的延安西路校区,满足了学校各类教育办学需要。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办学功能,以开放教育为主体,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已经形成。

  ——以开放教育“定单式标准化教育管理模式”和平台建设的运用及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为核心,构建了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创立了开放教育品牌。

  ——培育和建立了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教学、善管理、优服务的远程教育教师团队,保证了远程教育规律的掌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制定了“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术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办法。“十一五”期间,共评出“有突出贡献专家”9人,“学术学科带头人”14人,“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不断的创新,整合了全国最优质的教学资源,建立了丰富的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和一流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为远程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证。

  ——获得了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确立了全省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先和主导地位。“十五”以来,共获省部级、省教育厅、中央电大科研项目立项11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中央电大优秀成果奖89项,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12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2篇,SCI收录2篇,人大全文复印资料4篇。出版专著35本,教材7种。“十五”以来,科研课题论文人均立项数、获奖数、发表数居全省高校前茅。

  ——全省电大目前已形成以省电大为中心,9个市州地电大为主干,87所县级电大和5个企事业的分校、教学点为基础,覆盖全省城乡的三级远程教育办学网络。建立起与卫星、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传输平台连接,“天地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一流的全省最大的远程教育网络,全省电大系统具有千兆校园网,百兆到桌面,共计1214个信息点,有10M教育网和100M公网出口,拥有服务器79台,交换机169台,计算机8000多台,建立了省校与各市、州、地13个点的远程视频教学系统。满足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学习任何课程的任何章节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良好服务。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中央电大对贵州电大358名毕业生追踪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得分为83.81分,毕业生普遍得到社会认可和好评。他们当中,有市、县、乡、村的各级领导干部,有全国、省、市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教师、优秀企业家、三八红旗手等。更多的是辛勤工作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基层工作者、劳动者。

  ——建立和形成了办学经费筹措投入保障体制,通过办学自筹,积极争取专项、贴息支持和社会引资等多渠道融资方式筹集办学经费,“十一五”期间共投入3.5亿元用于基本建设、教学、科研和改革发展。

  ——近几年来,在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中抓党团建设,在师生中抓思想建设和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12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一流的校园,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这是一盏点燃求知心灵的明灯,这是一座走向成才之路的金桥。占地面积485亩,建筑面积将达18万平方米的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已开始招生办学,从此,年轻的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书写着职业教育的崭新篇章。目前,贵州电大专科以上各类学历教育的年招生规模连续稳定在2万人以上,现有各类在籍学历教育学生6.4万人,占全省高校在校生人数的16.84﹪,成为贵州省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大学。

  ——三十年春风化雨,桃李满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以培养“学得起、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截止2009年,已为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名各类高等应用型人才,约占同期(1982年以来)我省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的21.9﹪,全省每万人口中有电大毕业生52.27人。2009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3.6﹪,贵州电大贡献了约1.5个百分点。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超过117万人次。贵州电大在促进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贵州电大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三十年,又要在新的起点上踏上征程。在新的征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回顾30年的历史,我们为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更感到任重而道远。今天,新的历史使命摆在我们电大人面前。“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部署,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秉承“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践行“自强 求知 有为”的校训,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把贵州电大建设成一流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把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努力把贵州省干部在线学习学院建设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干部在线学习学院,为贵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搏击长空振翅飞,敢立潮头写风流。回顾过去,贵州电大人无愧于历史;远瞩将来,贵州电大正以崭新的姿态,豪迈的气魄,向更高水平、更高境界阔步迈进!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1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00
京ICP证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
中国电大 ?版权所有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电子邮件: dianda@china.com.cn 电话: 86-10-5884027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