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视角中的开放大学
——第七次“中国远程教育专家论坛”综述 |
中国网 时间: 2011-06-23 作者: 刘莉 冯琳 摄影:陈晓萌 黎思玮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陶子 编辑信箱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办好开放大学”。国务院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其中确定在5省市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点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如何通过新一轮教育改革实现新一轮发展,远程教育包括广播电视大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许多课题亟待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探索。
2011年4月18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办的以“学者视角中的开放大学”为主题的“中国远程教育专家论坛”在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会议中心举行,特邀12位专家学者就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发表了主题学术演讲。专家们围绕论坛主题,就开放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和特色定位、当前开放大学建设试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路径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应邀发表学术演讲的专家是:郝克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谈松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授),杨志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博士),季明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终身教育咨询组专家组组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教授),韩民(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研究员),于云秀(中央电大改革与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央电大原党委书记、副校长),张伟远(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持续教育及终身学习研究中心总监、首席研究员,博士),侯建军(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部长,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博士,教授),杨银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政策评估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员),徐皓(上海电视大学副校长,研究员),李江(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教授),肖俊洪(汕头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本次专家论坛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严冰主持。 重大战略举措,重大战略工程 对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义,与会专家在论述中屡屡提及“战略举措”与“战略工程”等语汇。 有专家提出,开放大学的建设和改革创新,是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应当紧紧抓住机遇,以信息技术和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重点,重视研究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需求以及对开放大学提出的新要求,促进我国开放大学建设上一个新的大台阶。也有专家表示,构建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对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惠民工程,是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对于促进和拉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事关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全局,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架构中,国家开放大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会专家还指出,建设开放大学,是大国崛起、教育公平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组建国家开放大学,必须站在国家层面,适应社会需求。 开放大学:一所现代远程开放大学 对开放大学的定位与功能的讨论,是本次专家论坛最显著的聚焦点。有专家作出如下概括,国家开放大学的基本定位是: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没有围墙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其历史使命是促进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国家开放大学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育,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探索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整合,促进、引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并输送到广大农村、革命老区、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关注特定群体、弱势群体和残疾人的教育和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开放大学的战略目标应当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所新型大学;世界开放大学体系中一流巨型开放大学。在办学理念上,应当强调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 有专家在探讨中国开放大学的独有建设模式问题时着重指出,开放大学在确定自身功能定位的时候,必须认真研究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变化,充分发挥在教育总体供给需求关系背景下开放大学的优势,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就要求开放大学在满足学历补偿教育的高等教育定位基础上,应该更多地研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更加注重多样化,更加注重质量,在高等学历教育方面与普通高校实行错位发展;同时,开放大学应该针对继续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将继续教育作为新的增长点,积极探索如何适应国家的需要和学习者的需求,提供适合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开放大学还应该尽力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对终身学习的需求。 一些专家着重强调了“大学”的“理念”,提出,开放大学的基本定位应该是一所提供普适型教育、应用型教育的大学,具备大学的基本功能;认为,开放大学首先是一所大学,在“开放大学”这个语汇中,大学是名词,是主语,“平台”、“立交桥”等等提法是大学功能的承载体和支撑者,并不能与“大学”本身的概念同日而语。他们认为,作为大学,就必须拥有办学自主权,开放大学既然是大学,就必须拥有办学自主权和学位授予权。 重在体制机制创新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包括远程开放教育和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发展中,诸多问题的症结可能在于时常被人们称之为“难以逾越的体制机制障碍”。开放大学的建设同样无法回避体制机制问题。多位专家在演讲中均强调开放大学的建设应着重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探索。如有专家提出,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应该探索一种和普通高校不完全一样的体制,探索同普通高等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不同的制度设计。比如,国家开放大学不是全日制的高等学校,学分认定、考核制度以及在不同地点所接受教育的学习成果的认定,都需要有一套新的制度设计。 对于管理体制,有专家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开放大学对管理体制的试点,并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行政部门,而会涉及更大范围,可能包括教育部内部以及同外部共同建立跨部门合作的开放大学管理新机制,具体而言,包括教育部和其他有关部委之间的协调机制,教育部内部各部门之间、有关司局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及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内部建立新的管理体制。有专家在谈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时提出,必须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现代学校制度创新管理体制,同时,开放大学作为公益性事业,其运行机制应该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者包括学习者成本共担的机制。 也有专家强调,必须克服不同地区、学校由于体制分割和机构之间因利益壁垒所造成的弊端,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特别是公共财政大力支持的“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与开放大学共建最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学习服务平台。 体系建设中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一段时间以来,开放大学的体系与架构问题,因为牵涉到各种体制机制问题,牵涉到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而显得有些“敏感”。论坛中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就十分引人注目。有专家指出,同其他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相比,中国的开放大学有个明显不同,就是已经具有一个电大系统的优势,应该在原有电大系统的基础上,按照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以及开放大学在整个教育体系建设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建设开放大学系统。在这一进程中,恐怕不应复制原有的电大系统,而是要考虑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等学校的系统辐射来进行系统建设;同时,要重视终身学习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体系向各地延伸,致力于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 引起与会者特别关注的是,一些专家明确提出,对开放大学组织架构的探索,应该服从国家利益,立足于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专家分析认为,要从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更加完善的开放教育体系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的角度,来回答什么样的组织架构最有利于实现我国建设开放大学的目标。有专家提出,开放大学的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的关系和职能可能有多种模式,应该通过试点,对一些新的关系进行探索,积累经验,验证其可行性;同时,要对地方机构的自主权以及如何调整地方机构的功能和职责进行试点。也有专家表示,应当认真探讨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正确指导原则,避免遍地开花,防止到处建小而全的开放大学而形成各自封闭的状态。 有专家还从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统一性的角度阐述对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的观点,强调开放大学体系应当一个完全共享的系统,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认为,各自独立的开放大学有可能形成刚性的边界,而刚性边界的约束,将会使整个体系不能成为开放的系统,从而失去开放系统所具有的可渗透性、可交互性特征,无法充分发挥开放大学体系在系统性和共享性方面的优势。 路径与保障 中国的开放大学在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实至名归”,在定位调整、功能转换、内涵提升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就不能只有愿景,而必须有强有力的保障和扎扎实实的实施方略。在论坛演讲中,不少与会专家呼吁,开放大学建设一定要有政府统筹、政策指导和法律法规保障,应当明晰开放大学办学的法律地位,有专家坦陈,最大的担心就是“先上马、后备鞍”,担心广播电视大学以往的“办学困境”在今天的开放大学重演。不少专家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为开放大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供政策支持,切实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对于国家开放大学应当作为新型一流大学的重大项目来立项、投入和建设。也有专家从规制的角度提出国家必须对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进行规制,以确保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同时避免市场失灵。 有专家提出,在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方针策略上,应当做到立足长远、兼顾现实、平稳有序、扎实推进,可以分“三步走”: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国家开放大学的基本框架——国家开放大学平稳运行以后,采用各种方式与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在整合中不断发展壮大——与社会相关的机构,包括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采取多种方式或机制的合作,逐步把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得更加强大。 专家们还就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保障、资源共建与共享、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正如本刊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严冰在论坛主持辞中所言:如何通过新一轮教育改革实现新一轮发展,远程教育包括广播电视大学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许多课题亟待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探索。 严冰特别指出,邓小平同志当初亲自倡导并批准创办面向全国的广播电视大学,初衷就是要办中国的开放大学。到了1995年,正式确定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目标,是要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远距离教育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对在中国特有国情条件下开放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进行了三十余年的开创性探索。但因为《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办好开放大学”,便认为广播电视大学可以轻易实现“华丽转身”,恐怕是不太现实的。他认为,事实上,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特别是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怎样才能“办好开放大学”,甚至要办的是什么样的“开放大学”,各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和阐释,涉及不少“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国际潮流与本土模式,战略思维和现实考量,以及相关各方的不同利益关切等,再加上中国社会及教育转型过程中的许多矛盾冲突必然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各种因素可谓错综复杂,我们的“路径选择”必须经得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严冰表示,“办好开放大学”既是广播电视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课题,又是整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课题,其意义甚至有必要置于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进程中来考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相关教育决策者、研究者、实践者,面对这样的课题都无从回避。希望这次“中国远程教育专家论坛”,对于相关探索和研究,能够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