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西藏学院:天路十年 >> 记者手记 >>正文
平凡中的伟大
中国网 时间: 2013-01-16  作者: 王铁军  文章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责任编辑: 戴维  编辑信箱

  命运本身很伟大,但命运下的人们只是很平常地生活着,平凡无奇——西藏学院副院长刘旭明说。

  “西藏学院从事的都是开创性的事业,如创办新的教学点、承担两校合作建设的通识课程、申请成立奥鹏学习中心等,每件事都是填补了一次空白。如果视这些为自己的成就,那固然相当令人愉快,但如果换了另一批人放在我们的位置上,他们也会做同样的事。”

  他的意思是: 西藏学院的事业很伟大,但学院的日常工作其实很平常。

  红旗下的斗志

  很多到过西藏的人都觉得此地工作节奏慢。也许在其他地方确实如此,但在西藏学院,工作的密集度和强度却相当高,这倒是与中国远程教育行业的普遍特点一致。

  其林于2004年来到西藏学院工作,经过在实际工作中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现在说起远程教育来,可谓出口成章。他直言,对自己的工作“感受颇深”。

  西藏学院作为电大的分支,又地处偏远地区,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面广、工作量大。他刚进学院工作时,在教学科从事教学平台的管理,后来又负责考试管理。当初西藏学院每次考试都必须与西藏大学校方协调借用网络教室,考试人数一般都是两三百人,但刚接手时,里外负责的只有其林一个人,却要面对几百甚至一两千进行无纸化考核的学生,万一出现技术上的漏洞,就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西藏大学每周必须到星期五下午才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将机房让给学院用,每间教室都有六七十台电脑,每一台都必须在考试前调整好,保证不出问题。他只能加班加点,一般到早上六七点钟才能把计算机环境搭建好,此时的西藏还是凌晨,但他最多只能休息一个小时,就必须接着安排考务,既要组织考试,又要安排监考,还必须随时准备应对计算机可能出现的问题,神经高度紧张,并且考试期间每天都是如此。学院自己的考试加上所承接的社会上的考试,令他每学期几乎没有完全休息的日子。

  其林坦言,确实觉得特别累,但是再难以坚持也必须把工作做完,并且要保证质量。每次上阵前,他都会在心中预先统筹计算一下,完成一台计算机的考试环境搭建需要多长时间,完成一次测试需要多长时间,直到考试之前,整个流程的每一步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即使累得头昏眼花,即使看到机器“都快吐了”,他仍然可以基本保证硬件环境的错误率为零。

  巴桑罗布负责西藏学院的教学管理。他习惯对每件事每个环节都作出明确的计划,科室内部每周两次例会沟通。其实学院运行早期并没有这套工作方法,教学管理科所做的工作无非就是制定教学计划、教材征订下发之类。但是随着学院发展,教学管理科需要做的事、需要面对的部门越来越多,比如他们一个办公室就对应着中央电大的教务处、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资源处、学生工作处、课程建设部门等等,若无良好的统筹规划,必然手忙脚乱,这套工作方法乃是他自然总结出来的,倒并非是由当初的内地援藏者带来。

  不论是其林还是巴桑罗布,虽然一年忙碌到头,眼球里常年带着血丝,却始终能够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似乎并不以为苦似的。

  采访得知,其林自小受外公影响很大。外公是军人出身,从小对孩子教育十分正统而严格,其林从小接触的都是小兵张嘎、潘冬子、雷锋等高尚形象,可谓生长在红旗下,根正苗红。

  雷锋的形象在如今的城市中已被一些人淡忘,但其林说,《雷锋不在的日子》他看过无数遍,不久前他还特别重温了一遍,一如既往地心潮澎湃。这些形象和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固然在当今许多人眼里似乎都已不合时宜,但在他心中却始终没有褪色,一直鲜活如故。

  “相比那些艰苦的人们,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安逸,如果还去要求太多,我觉得这种心态不好,人不应该是这样。在艰苦的时代里,他们都能对业务精益求精,如今的我们应该在业务上拥有更大的动力。”

  不过,其林在科室内一个人不仅负责计算机硬件,还负责新版旧版教务管理系统、所有数据的编排、每次报考学生的数据的核对等诸多繁杂工作,因此他每次出差内地,看到其他电大的相关部门人员配备齐全,仍然不免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