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会客厅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会客厅>>电大三十年 校长系列访谈 贵州电大汤会琳校长专访>>
多彩贵州 远教华章——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汤会琳专访
  嘉宾: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汤会琳教授
  时间:4月1日10时
  简介:为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电大成立30周年,《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和中国网电大频道共同推出“电大三十周年 校长系列访谈”。本期嘉宾是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汤会琳教授,他将与我们共同分享30年来贵州电大开展远程教育的感悟与体会。 
[详细...]
访谈背景介绍
  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2月6日亲自批准创办广播电视大学。陈至立在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30周年暨推进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座谈会上指出:30年来,以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为代表的中国远程教育事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当前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中,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电大成立30周年,《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和中国网电大频道,共同推出“电大三十周年 校长系列访谈”。
 ◆ 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中国网电大频道新闻会客厅,为纪念邓小平同志批示创办电大30周年,《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和中国网电大频道共同推出“电大三十周年 校长系列访谈”,今天很荣幸地请到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汤会琳。汤校长,欢迎您光临中国网电大频道新闻会客厅。

[汤会琳]:

  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

  汤校长,贵州电大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地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办学,那么从2000年开展开放教育到现在,贵州电大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与其他省级电大相比,贵州电大的特色又在什么地方呢?

[汤会琳]:

  我们学校是从2000年实施开放教育的,这几年来,在中央电大的指导下,经过学校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进,形成了我们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一些特色,主要有几点:

  第一是从办学指导思想上说,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办学,这是我们办学指导思想上的一个特色。

  第二在办学模式上,经过7年的不断探索,已形成了我们贵州电大的特色。在教学模式上创建了“一个条件,三大资源,以多种形式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管理体制上,我们创建了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制度、技术支持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基本管理模式。在运行模式上,我们创建了“统一指挥,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上构建起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也得到了贵州社会各界和电大系统的认可。另外在2005年教育部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中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个特点是办学精神,贵州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还比较落后,国家在投入方面还是比较少,根据这些情况,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形成了不甘落后,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争创一流的办学精神。有这种办学精神的鼓舞,我们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

  第四是办学成果,我这有一个统计数据,到2007年的9月,我们建校29年,共培养了大学本、专科毕业生181626人,约占同期全省高校毕业生人数的24.3%。在校生42879人,约占全省高校在校生的12.5%,其中我们开办教育的学生,已经达到了37422人,占我校国内在校生总数的87.3%。开放教育已经成为贵州电大的主要办学形式,为我省教育资源、贫困地区社会资源提供了广泛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了社会的教育公平,为我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构建终身学习型的社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持人]:

  汤校长,贵州电大对科研一直十分重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您谈一谈贵州电大这方面的工作是怎样开展的?您认为科研水平与教学提高两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汤会琳]: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科研是学校创新和发展的源泉,管理是各项工作的保证,这三者同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是教学成果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学校创新的源泉。贵州电大自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以来,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由评估前的科研工作是弱项,现在变成了强项。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方面,从立项来说,我们从2000年到2007年,学校一共组织申报累计达到了34项。其中省部级项目有4项,省教育厅的项目有27项,中央电大的项目有3项。特别是这一两年,贵州电大立项的项目呈现了增长的态势,去年我们组织申报立项就达到了9项,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项。人均来说,立项的平均数还是比较高的。

  另一个方面,从获奖情况来看,我们统计从2000年到2007年,累计获奖达到了49项,其中贵州电大《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是由我来主持的。2005年,《哲学与社会科学》获二等奖,还有一个获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时也作为省里的科研项目报到教育部,申报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当时(省里)一共报了18项,其中就有我们贵州电大的项目。报到教育部之后,经过专家评审,得到了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这在电大系统,为数也不是很多,其中中央电大二等奖,上海电大二等奖。再以今年为例,我们两个项目再次得到了2007年的哲学与社会科学三等奖,还有其他一些获奖项目。今年又到了省里教学成果奖申报的时候,目前我们有更多的项目正在申报。教育厅给我们的指标是可以申请7项,已经和其他一些普通高校基本持平甚至还要高一点。这些成果的取得,展现了我们电大科研的实力和能力,也提高了在高校中的影响,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方面,已经确立贵州电大在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方面主力地位。

[主持人]:

  您进入电大,与之一起发展,见到了、经历了什么?

[汤会琳]:

  我在电大26年的时间,见证了贵州电大发展、变化的过程。建校之初发展很快,到了90年代,其他高校也在发展,而电大的定位和办学模式还没有确定下来。比如开始是成人教育、广播电视的教育方式,86年是电大的普通班也就是脱产学习的教育方式,以后是注册视听生,一直到2000年教育部批准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实施,才基本上形成了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制度、质量保证体系制度、技术支持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制度四位一体的基本管理模式。创建了“统一指挥、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基本构建起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贵州模式。这一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社会认可,受到广大学习者欢迎,并上升为理论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在“试点项目”中期评估、贵州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中均获评估专家的好评。

[主持人]:

  那90年代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然后到开放教育之后,电大发展越来越好,这样前后的对比应该挺明显的,是吧?

[汤会琳]:

  电大随着开放教育项目试点的实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贵州电大为例,第一个变化是基层设施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十一五”期间的教学楼、图书楼、实验楼还有校园环境的美化和绿化,学校的教学条件,基本建设这块有了很大地变化。另外,地州市我们推行了“五五五八五”工程:五十亩地、五十人的编制、办学规模要达到五千人、八百万的投入,要达到现代远程教育五项功能的实施。

  第二是教学现代化,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这几年的促进,真正实现了现代化。现在,在贵州,“网”是我们的最好,也是最大,使用率也是最高。

  第三形成了有贵州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第四是队伍得到了很大地加强,数量上,专任教师占比例很大;学历上,现在基本上是本科以上,研究生也占了很大比重。现在进我们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硕士以上,而且一个指标都有很多人报名。职称上,长期以来是一两个正教授,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到今年为止,已经有15个正教授。副教授就更多,60多个。基本上建成了满足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基本队伍的基本框架。这些都是明显得变化。另外从实际成果来看,随着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我们为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万人才,起了很大得作用。贵州毛入学率还是比较低的,只有11%,但我们占的百分点是两个左右,应该说还是不错的。

[主持人]:

  听说您在电大工作的过程中,尤其是困难时期,您也有离开的机会,但是您还是留了下来,为什么呢?

[汤会琳]:

  对。到了电大以后,曾经到下面去挂过职,当时也有机会留在地方上继续干下去,而且已经正式找我谈了,这个是一个机会;还有就是这几年,高校之间交流也比较多,应该来说还是有这种机会的。但是都没有离开电大的念头,主要就是看到了咱们电大从创业到发展的变化,而且也亲身经历了咱们学校的变化。你比如说贵州电大,过去说是不像大学,不像中学也不像小学,经过我们这个班子,以及我们教职工的努力,我们十五期间发生了很大得变化,这是我们自己参与的过程。另外,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中央电大)葛校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结合贵州的实际,又制定了我们贵州电大“十一五”发展的规划,作为电大人,而且是作为基层单位的负责人,感觉到电大今后在高等教育、在构建终生学习服务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方面将会起到更大得作用。如果经过我们这几年的努力,到“十一五”期末的时候,能够把这个目标实现的话,将是一所非常有希望,非常有前途的学校。

[主持人]:

  汤校长,贵州电大新校区已经开工了,几月完工?

[汤会琳]:

  贵州电大有两个校区,南校区和北校区,说起来是两个校区,实际上占地只有37亩多一点,所以说校园面积窄小,基本设施数量比较少,还是满足不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2005年经过学校党委、行政研究之后,决定再建一个新校区,也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工的金阳新校区。新校区离贵州电大可能有20分钟的路程,就在贵阳市的一个新城,占地485亩,总投资4亿元,已经作为省里的重点工程,也是市里重点工程。目前一期建设项目:两栋教学楼、两栋实验楼、一栋学生食堂还有相应的道路管网已经开工,预计在今年十月份就可以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正向教育厅和发改委申报第二期项目,主要是办公楼和体育场馆,还有整个校区的美化绿化,预计到2010年第二期可以完工。

[主持人]:

  贵州电大可以说是规模越来越大,新校区的建成揭开了一个新篇章。感谢汤校长在百忙之中光临我们新闻会客厅,也祝贵州电大越办越好。

[汤会琳]:

  谢谢,贵州是一个山青、水秀、人好的地方,号称中国的避暑之都。欢迎各位网友到贵州去做客,到贵州电大去做客,谢谢!

 ◆ 图片直播                                           

 ◆ 学校简介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建于1979年,是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创办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指示,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全省主要从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综合性高等学校,是省属九所本科院校之一,是全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建校30年来,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办学,在全省九个市(州、地)及行业建立了22个分校(工作站),在80个县(市、区、特区)建立了工作站(学习中心、教学点),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省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有覆盖全省的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计算机网(GZDE-Net),拥有连接16所分校(工作站)的双向视频教学系统,通过天网、地网平台建设,共享全国一流优质教育资源。截止2007年,我校已开设本、专科专业150多个,培养的成人和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达到18.8万余人,同时对在职人员开展各种形式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育80余万人次;目前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4.5万余人,初步形成了以开放教育为主体,高职高专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校本部总占地面积522.5亩,包括八鸽岩路校区(总部驻所,138号)、延安西路校区(42号)和正在建设中的金阳新校区,现有校舍近4万平方米。建有千兆及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有教学专用计算机700余台,多媒体教室40余间,直播教室4间。图书馆藏书17万册,电子图书15种30万册。教职工284人,其中专任教师160人,教授15人,副教授60余人(含副高职称人员),拥有省管专家2人。


 ◆ 校园风光                                  
 
  访谈摘要          更多>>>
 
·特色办学取得累累硕果
·新校动工展望灿烂前景
·教学科研积淀创新源泉
·情有独钟见证电大发展
 
  相关报道         更多>>>
 
·中国远程教育:贵州电大——科研助推远教发展
·贵州电大:网上远教之路越走越宽
·贵州电大“三农”教育服务网2004年开通
·贵州省副省长刘晓凯到贵州电大视察工作 肯定成绩 提出要求
 
  访谈花絮         更多>>>
 
[详细...]
·采访手记——一个“老”电大的坚持
·贵州电大汤校长为中国网电大频道题词
 

  近期访谈         更多>>>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樊祺泉校长专访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尹勇胜专访
·中央电大学生代表马谦畅谈求学感受
·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十七大代表葛道凯、邹存亮畅谈十七大报告感受